黃玉云
摘 要:文章在正確理解群文閱讀這一全新的語文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群文閱讀的三原則,以作者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為依托,總結了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群文閱讀;粗讀;略讀;探索發現;分享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3.23
一、正確認識群文閱讀
選好的文章組成“群”,這是有效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前提。教師以自己對課文的認識與理解,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開展教學工作,這就賦予一線教師以“編者”的身份,讓其擁有自主選擇權利的同時,無疑也考驗著教師的閱讀視野、品位與閱讀教育理念。我認為,對文章的選擇應堅持三個原則。
(1)選文的內容應該是知識性與趣味性并存的。在低學段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兒童的閱讀習慣,選擇一些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文章。教師將一組文本呈現在學生面前時,要讓學生有閱讀的欲望,有交流的激情,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閱讀,這應該是群文組合最為重要的線索。
(2)選文范圍應盡量寬泛,可以選擇課內文章,但也要適當添加課外文章。教師要打破教材的束縛,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尋找合適的文本,在進行正常閱讀教學活動的同時,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3)選文探究議題應具有多元性。一組文章的議題應該是具有可比較性和可議論性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是具有獨特性的。只有多元化的主題探究活動,才能夠讓學生的獨特體驗更加豐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及人文素養。
此外,呈現良好的課堂模式,這是有效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我認為,群文閱讀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是合作的、交流的、探究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正是課標新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所倡導的。要實現這樣的課堂模式,教師應改變落后的教學方法。
二、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1)以一定的議題為依托。議題就是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指揮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明確議題,并通過富有比較性和探究性的問題設置來引導學生理解議題、領會議題。
(2)以粗讀略讀為主。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自讀自悟的時間。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群文閱讀教學將一篇文章變成多篇,這就意味著學生對每一個字、詞、句子作深入分析,取而代之的是粗讀、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式。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質量,其實不然。精讀課文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反反復復朗讀一篇課文,會使學生產生疲倦感。而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則能讓學生始終對閱讀保持新鮮感和探究欲,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突破,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以探索發現為樂趣。小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對主題的歸納多數還是停留在詞語層面,因此,通過學生只言片語的回答來鼓勵學生們進行探究性閱讀,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學之間互相補充,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而豐富,這不但可提高閱讀效率,而且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4)以分享感悟為核心。群文閱讀的課堂應該是合作、交流的課堂。群文閱讀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與文本進行對話,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以議題為中心,各抒己見。本次群文閱讀的主題是“我最敬佩的人”,學生們首先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進行匯報。通過匯報結果,我發現個體間對美好品質的側重點還是有所差別的。但是,每一組都可以有理有據地說出自己最佩服這個人的原因,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而且使學生明白人類的美好品質是多元化的,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閱讀對于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把握好群文閱讀教學的新潮流,為閱讀教學開創更為廣闊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李 暉.鏈接生活,點擊教學——小 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5(4).
[2]張碧寬.試論教師在群文閱讀指導中的多元化角色[J].教師教育論壇,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