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摘要:輔導員職業認同是高校開展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本文主要針對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現狀進行分析和思考,希望給予我國高校輔導員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職業認同 現狀 思考
一、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現狀分析
1.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江蘇、安徽、河北三個省以及北京的20所高等院校的輔導員開展問卷調查,總共發出問卷605份,回收600份。
(2)問卷編制
編制問卷的目的是了解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程度及其構成情況。其中在職業認同度方面,具體劃分為職業價值、職業期望、職業技能、職業意志、職業情感以及職業認知。
2.研究結論
通過調查,研究人員發現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組成結構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①性別方面。男性輔導員占45.6%、女性輔導員占54.4%;②年齡方面。24歲#28歲的輔導員占17.4%,28歲#35歲的輔導員占44.6%,35歲以上的輔導員占38%;③在工作年限方面。工作1年至5年的輔導員占29.3%,工作5年至10年的輔導員占49.3%,工作10年以上的輔導員占21.4%;④在事業編制方面。48.4%;的輔導員擁有事業編制,51.6%輔導員沒有事業編制。
另外,在職業價值方面,認為可以通過工作實現自我價值的輔導員占20.4%;在職業期望方面,認為自己可以成為優秀輔導員的輔導員占55.4%;在職業技能方面,認為自身具備較強能力的輔導員占53.3%;在職業意志方面,認為自己具有較強意志品質的輔導員占78.6%;在職業情感方面,不喜歡輔導員這個工作的輔導員占33.4%;在職業認知方面,認為輔導員工作對學生成長沒有意義的輔導員占32.4%。
3.差異分析
(1)性別因素
在情感維度方面,女性輔導員要高于男性輔導員;在職業行為方面,女性輔導員要低于男性輔導員。由于受到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性通常被認為是弱勢群體,而對高校輔導員性別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女性輔導員的地位要低于男性輔導員。
(2)年齡因素
年齡在25歲至28歲之間的高校輔導員,其職業認同較高。當前,由于高校輔導員的招聘門檻逐漸提高,處于25歲#28歲之間的輔導員通常是剛剛邁入工作崗位,或者參與工作不久,工作積極性較高,對工作處于探索階段,所以其職業認同較高。
(3)工作年限
在高校輔導員崗位工作4年至8年的輔導員,其職業認同要低于工作8年以上的輔導員。由于工作4年至8年的輔導員已經帶過畢業班,在工作內容進行一個輪回之后,其工作新鮮感不斷降低,進而出現一定的職業倦怠。而工作8年以上的輔導員,在經過兩個工作內容輪回后,依然堅持在崗位上,已經習慣了工作內容,其職業信念相對較強,所以其職業認同相對較高。
(4)事業編制
擁有事業編制的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要高于沒有事業編制的輔導員。尤其在政策待遇以及物質待遇方面,沒有事業編制的高校輔導員與擁有事業編制的輔導員不一致,這種差異導致沒有事業編制的輔導員職業認同要較低。
二、對提高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的相關思考
1.加強對高校輔導員職業的認識
人是為了意義與價值而生活和生存,所以想要發揮自身價值,高校輔導員一定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職業,并且投入飽滿的熱情。高校要加強輔導員對職業的認識,增強輔導員的職業情感以及職業認知,促使高校輔導員樹立堅強樂觀的職業品質,并形成科學的職業期望和職業價值。
2.提高高校輔導員對崗位的熱情
高校輔導員只有對工作傾注感情,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并將其作為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當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情感不深,很大程度是由于對崗位缺乏熱情。
3.幫助高校輔導員實現自我價值
崗位是實現人生意義和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工作獲得價值,是對個人的認可和肯定。因此,高校要對輔導員加強思想教育,讓輔導員認識到,工作不是簡單的謀生手段,而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并幫助輔導員實現自我價值。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高校輔導員作為管理學生的重要角色,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成才具有關鍵作用。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高校輔導員實現專業化和職業化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