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紅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我國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重要途徑,是一條培養大國工匠之路。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需要國家頂層設計,需要配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和保障體系。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頂層設計;工匠;資源整合
我國正在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要成為制造業強國必須實現制造業升級,培養大量高級技術工程師。為此,我國正在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指出,通過試點工作,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現代學徒制試點,促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開創大國工匠培養之路,引領制造業技術發展。
我國過去和現在廣泛存在的傳統學徒制是一種師傅在實際工作中言傳身教形式的職業技能傳授模式。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在傳統學徒制中融入課堂教學的學校教育模式,是融合工作和學習的職業教育深化,融合理論老師與技能師傅聯合授業,更好地使學生實現專業知識理論與專業培訓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全面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現代學徒制在西方制造業強國已經有一套科學完整的管理體制,而我國在這方面還處于嘗試階段,必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必要結合我國教育的實際特點,借鑒這些制造業強國的經驗。
德國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也叫“雙元制”,即指教學包括企業培訓和職業學校兩個場所。企業作為雙元制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遵循行業統一組織制訂的職業培訓條例。學徒經認可的職業類別崗位上受訓;政府與企業共同承擔現代學徒制培訓費用;開展現代學徒制培訓活動,多數是中型和大型企業。通過行業職業考試,可以獲得職業認證,完成學習。
英國現代學徒制主要是旅游服務、信息技術等新興領域,一共三個級別即:中級學徒制、高級學徒制、高等學徒制。教學遵循國家統一發布的學徒制框架。現代學徒制教學框架主要包括:職業領域理論知識的學習;學徒是否能勝任工作的能力評估;基礎領域技能學習;員工的權利與責任;如何團隊中學習工作;簽訂學徒合同;參與機會平等與多樣化評估;未來個人職業規劃等。
瑞士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也叫“三元制”,即指教學包括企業培訓、職業學校和產業培訓中心三個場所。教學遵循聯邦政府發布的職業培訓條例。
法國現代學徒制包括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層次。學徒需要與企業簽訂學徒制合同。學徒培訓在企業和學徒培訓中心兩個場所進行。
澳大利亞現代學徒制包括學徒制和培訓生制兩類。學徒和企業通過學徒培訓制服務中心簽署培訓協議。學徒培訓在企業與培訓機構兩個場所進行。
國際現代學徒制模式多樣,德國、瑞士注重現代學徒制的過程管理和質量控制;英國、澳大利亞采取結果控制。因此,借鑒國際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實踐經驗,必須結合中國職業教育的實際特色,探索我國現代學徒制實施路徑。我國還缺少一整套與現代學徒制相匹配的機制、規則、標準,國家教育部門應重視現代學徒制的頂層設計,鼓勵現代學徒制模式多樣化嘗試,有效推進企業和職業學校地教育融合,實現教育和就業的近距離融合,最終形成企業和職業學校等社會資源愿意參與的適合我國教育特點的現代學徒制教學發展最佳路徑。
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基礎是招生與招工一體化,強化職業教育需求側管理,因需招生、因材施教,有效促進職業教育就業,切實解決企業技術人才需求。現代學徒制主要特點是學校和企業共同育人,學生兼具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不僅是傳統學徒制的師傅帶徒弟,更是符合技術人才發展規律的工匠培養。同時體現現代學徒制師資的開放性,不僅是從學校老師擴展到區域企業師傅的師資隊伍對接充實,而且可以引入國內整個產業行業工匠技師或國外有豐富經驗的技師納入師傅團隊。同時,也使我國職業教育面臨全局性的變革。學生教育不僅從學校延展到企業工廠,從老師課堂教學延展到企業師傅帶徒,而且學和教的形式和內涵均發生全面重構,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評價等都將面臨適應現代學徒制性的學生培養模式的重大調整。尤其是要重視師傅的選擇,要把技能高品質優的高級技能人才納入師資隊伍,同時,給以師傅選擇學徒較大的自主權,把有天賦的適合某專業技能學習的學生優先作為學徒培養。通過教學重構,融合企業和職業學校教學資源,協調教學安排和企業生產沖突,確保現代學徒制下的教學活動順利展開。
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職業學校教學體制的多元化,校企合作共同構建校企共建中心,甚至可以進一步延伸到社會服務的更前沿,與地方街道合作構建“社區服務中心”,把校區學習、企業學徒、社區服務等產學用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把工匠大師請進來,讓學生切身接觸和感受大師們的工匠精神和魅力,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學生成為工匠大師的“追星族”和“粉絲”。使學生為使用而學習,為需求而學習,切實體會到學習的目的和需求,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向想學愛學轉化。
通過現代學徒制改革職業教育體制,提升中國制造的水平和地位,培養一批崇尚工匠精神,熱愛工匠事業的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甚至工匠大師,為我國制造業強國邁進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技能,生產出高品質的制造業產品,多生產項航天器、高鐵、無人機等這樣享譽國際的精品,不再出現滿大街的進口汽車、滿商場進口家電、出國搶購馬桶蓋和電飯煲的現象。滿足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