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昌
【摘要】近年我國中職學校逐漸從規模發展轉變為內涵發展。與此同時,中職學校生源素質的普遍下降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是學校發展的一大瓶頸。在這樣的困境之下如何提高中職生的綜合能力,值得思考。文章從《秘書實務》課程教學的角度,結合實際,探討了通過構建“三大工程”來培養文秘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秘書實務》;文秘專業學生;中職學校;綜合能力
一、背景
《秘書實務》是職業院校文秘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近年隨著生源素質的普遍下降,中職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
筆者教授《秘書實務》課程六年有余,在教學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問題。通過剖析這些問題,筆者注重以生為本,利用學校資源尋求符合學生特性的教學方法,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秘書實務》課程的美譽度。
二、現狀
(一)文書擬寫能力普遍偏低
1.文種意識不強。《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了黨政機關公文(以下簡稱公文)文種為15種。擬寫公文時,學生容易混淆文種。
2.語言組織能力偏低。根據情景擬寫公文時,學生一旦離開范文,經常是一頭霧水,難以下筆。
3.語句表達不通順。句式雜糅、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語病最為嚴重。
4.書寫格式不規范。對于公文各要素的字體及字號,學生未能按照統一規范的格式去處理。如把成文時間“××××年××月××日”寫成“××××.××.××”,更有甚者寫成“××××-××-××”。
(二)辦會能力參差不齊
1.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如在“會場布置”模擬實操過程中,學生經常混淆“面門”與“背門”,將主客方的位置顛倒而排。
2.會議記錄質量偏低。會議記錄時,學生記錄速度偏慢,容易漏記發言重點,書寫比較潦草。
(三)辦事能力不夠
1.規范意識不夠。如在“接打電話”模擬實操時,部分學生未能注意接打電話的正確姿勢,即“左手握話筒,右手作記錄”。
2.辦事流程或步驟不夠熟悉,未做到位。如“迎送客人”模擬實操時,“客人”還未起身示意離開,學生已經“蠢蠢欲動”;“客人”還未離開“主人”的視線,學生已經轉身離開,未能善始善終。
三、原因
(一)從教師方面來看
1.課堂教學缺乏新穎性。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好的課堂,學生往往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深入到教學內容的核心,從而引起共鳴。例如,在第一次教授“信件處理”時,筆者的教學設計是“復習舊課-引入新課-信件定義-信件處理程序-小結-布置作業”。整個教學設計看似完整,但筆者在教學時卻遇到了難題:學生聽到一半就犯困了,后來只好草草收尾。而后筆者在第二次教授該內容時便改變了思路:復習舊課-引入新課-導入情景-分組討論-小組匯報-教師小結(信件處理程序)-布置作業。學生基本能積極參與教學課堂,收到了預想不到的效果。
2.教學設計適度不當。教師備課時,未能完全將學生的因素考慮進去,課堂教學設置難度過高或過低。過高,學生無法理解,更無從消化;過低,學生求知欲未能達到滿足。因此,備好課對于教師來說尤為重要。如在學習“文書擬寫”相關內容時,學生由于基本上沒有接觸過公文,對文種的合理運用存在很大的疑惑。筆者剛開始教授時,總會高估學生的理解能力,自認為都是比較簡單的知識,往往將重點、難點問題簡單處理,結果學生聽得一知半解,課堂氣氛沉悶。
3.教師知識結構未能及時更新。《條例》實施至今近五年,但還有部分教授《秘書實務》課程的教師未有所聞,對公文處理工作的新要求及新規范不了解。又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事業單位對秘書人員的崗位要求也有了微妙的變化,以往注重“寫”的能力(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當下更加注重秘書人員的綜合能力,如信息處理能力、公關能力、調研能力等。教師及時更新專業知識結構,更能在教學上趨于主動,帶給學生更多新的資訊,讓課堂富有時代氣息。
(二)從學生方面來看
課堂學習積極性差異較大。除了生源素質普遍下降之外,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對文秘專業的出路不看好,學習動力不足。結合“秘書就業”內容,筆者專門設計了《文秘專業學生就業愿景調查問卷》,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就業愿景。據統計,在2010-2015級七個班252人中,35%的學生希望從事文員工作,45%的學生希望從事市場營銷工作,6%的學生希望繼續升學進修,4%的學生計劃自主創業,6%的學生選擇在自家店鋪或家族企業幫忙,4%的學生暫無打算。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學習動機比較明顯的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相對較高;學習動機比較被動的學生,課堂學習也基本處于被動狀態。
(三)從專業實訓場所方面來看
專業實訓場所建設滯后。文秘專業盡管是筆者所在學校的老牌專業,但相比學校的省級重點建設專業,該專業綜合實訓室面積偏小,設備設施配備不足。因此,一些基本的實操項目僅能分批來開展,影響了學生參與實操的積極性。
四、對策
(一)“強師”工程
1.強化師資力量。(1)利用行政人員資源。筆者屬行政兼課人員,崗位工作是文書與檔案管理,由于日常工作就跟文書打交道,廣泛接觸各類人員,對專業資訊的變化了解便捷,逐漸養成了較為敏感的專業嗅覺。可以說,日常工作的經歷就是很好的教學素材,而且這些素材更接地氣。(2)積極參與專業培訓。近年教育行政部門加大了對職業院校師資的培訓力度,因此學校更應該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參培。通過培訓,教師更能拓展知識面,拓寬專業視野,促進專業成長。(3)強化教師的企業實踐。目前中職學校教師下企業實踐流于表面,未能真正落實落細,原因是企業難找,教師課多,學校不夠重視。而要扎實開展項目教學,更新知識結構,下企業跟班體驗尤其重要。
2.注重教師的示范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從上課著裝到語言表達,從教學引導到解答學生疑惑,無不詮釋著教師的專業水準。因此,教師既要“勤示范”,更要“示好范”。如在講授“會議記錄”時,筆者特地安排了“你眼中的文秘專業”專題討論會。專題討論會時,筆者與學生一起發言并做會議記錄。討論會結束,筆者將記錄大膽亮相,有意促動學生的專業成長。筆者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學生“信其道”更能“親其師”。
(二)“優生”工程
1.引入企業模式管理課堂。在教授《秘書實務》課程伊始,筆者與學生共同商討組建班級公司并設置公司內設機構,如行政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后勤部等;還讓學生通過自由競聘,擔任班級公司的相應職位。在“辦公室環境”模擬實操時,讓部長帶領員工完成相應任務,如部門口號、辦公室擺設及部門職業裝等的設計。筆者通過觀察發現,讓學生帶動學生,相對于讓教師帶動學生,課堂效果更佳。
2.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可。一是利用優秀校友為專業代言。筆者利用教學第一課介紹秘書基本知識時,結合學校文秘專業學生就業情況,隆重推介優秀畢業生,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二是利用學校活動的契機讓學生跟班體驗。
3.找準專業定位。基于中職生源普遍底子薄弱,學校對于文秘專業的發展要準確定位。就拿“文書擬寫”來說,要訓練絕大多數學生成為文書擬寫能手,那是過于理想化了。因此,不妨挖掘學生新的亮點,例如,強化“說”的能力,這也是文秘專業人員必備的基本能力。又如,當前處于“互聯網+”、信息大爆炸的“大數據”時代,中職生了解資源更為便捷,因此不妨強化文秘專業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訓練文秘專業學生“參謀獻策”的水平。倘若我們僅僅咬住“寫”的能力,或者將其看得太重,那教學工作就會是一件苦差事。
(三)“強校”工程
1.加強專業實訓室的建設。建設符合標準的文秘專業綜合實訓室,進一步加大對實訓室的投入,包括打印機、掃描儀等的配置。從功能方面,可分為前臺接待區、業務洽談區、辦公區、文印區、文書檔案管理區等。平時可由文秘專業學生管理,配備專門指導教師,讓其成為學生業余實訓、實踐的交流平臺。
2.利用學校現成資源豐富學生實踐活動。學校行政部門就是很好的實踐陣地,如校辦(行政辦)、人秘科等。不妨根據《秘書實務》的教學計劃安排學生下部門實踐,使學生零距離感受工作氛圍,了解工作流程,讓學生真正對文秘工作產生感情,從而加深對專業的了解。筆者在講授“辦公室環境”時,課前有意設置學校辦公室環境調查表,讓學生分組到學校各部門體驗學習,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觀察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記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五、結束語
提高文秘專業學生綜合能力,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發力。學校提供有效平臺,教師注重職業素養,學生積極參與,形成良好的合力才能更好地發揮文秘專業的魅力,才能為打造一批“專業扎實,職業道德良好”的優秀秘書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海寧.新編秘書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