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彩
摘 要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還應該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學生未來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提供相應的保障。本文以探究性學習為研究對象,對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適當的分析,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增強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 數學課堂 小學教育 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6-0030-02
小學數學教學新課程標準的提出要求教師應該借助有效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參與數學動手實踐,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在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實現對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所以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在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為了實現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嘗試引入探究性學習方式,以研究性學習模式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教育和指導,促進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深入探索,為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簡單的說就是從學科領域或者現實生活中選取相關研究主題進行研究,并且在教學研究中為了保證研究效果,會嘗試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環境和氛圍,讓學習者通過獨立探究和合作交流逐步發現問題、解析問題到最終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完成對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態度也能受到影響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應用探究式學習模式后,學生在不斷的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精神、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等都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并且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和掌握,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強化。所以基于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需求,教師可以嘗試將探究性學習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為數學課堂教學提供相應的輔助,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增強和學生數學學習素養的良好培養。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發現傳統教學中過于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相對呆板、教學理念落后,不僅嚴重限制了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也產生著一定的不良影響,學生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強化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見,小學數學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要求小學數學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同時,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落實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關注數學知識的傳授情況,還應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思想,將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必須積極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希望能夠借助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而探究式學習與素質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將探究性學習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能夠逐步改善教學現狀,實現對學生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深入學習相關數學知識也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有助于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形成。所以新時期十分有必要將探究性學習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保證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活動的順利推進,促進教學改革效果的進一步強化。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合理組織探究性學習的措施
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價值,能夠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對于探究性學習的實際應用,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具體分析:
(一)在課堂導入環節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課堂導入環節對學生一節課的學習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要想將探究性學習合理的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就應該向學生滲透一定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為學生在課堂教學期間更好的完成探究任務作準備。
例如,教師在講解“認識鐘表”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設置相應的探究性課堂導入環節,對學生的探究興趣加以培養。在具體操作方面,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引導性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鐘表嗎?你們了解一分鐘、一小時的概念嗎?你們知道一分鐘的時間能做些什么嗎?一小時的時間又能做些什么呢?”這樣,借助探究性引導問題,學生就能夠產生探究鐘表、時間知識的興趣,能夠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在具體探究性教學實踐中,學生在引導性問題的驅動下必然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果也能夠得到進一步增強,并且對小學生探究興趣和能力的培養產生著重要的積極影響。
(二)在課堂交流合作中組織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課堂教學環節是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結合教師的教學任務進行深入探究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保證探究性學習的作用得到全面發揮,就應該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共同完成探究性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對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加以培養。同時,學生在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中相互溝通和交流,有助于實現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增強。
例如,在對“統計”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完成對“統計”知識的深入探究。具體來說教師在完成對“統計”知識的學習后,首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探究性學習場景:同學們,你們已經對統計知識形成了初步的認識,那么你們知道統計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應用嗎?你能夠應用統計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然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和討論,分析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合理應用。在學生對統計知識的實踐應用形成一定認識和理解,并且能夠基本應用統計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向學生提出探究性任務,要求學生合理應用統計知識對本班級中環境衛生控制問題進行調查和統計,全面了解學生個人衛生、教室整體衛生、桌椅衛生、學生對教室衛生維護情況等,并要求學生結合統計結果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樣教師設置更為復雜的統計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教師的任務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學生對統計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更為深刻,并且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個人衛生控制意識也能夠得到適當的培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三)在課外延伸活動中引導學生探究
小學數學課外延伸活動與探究性學習也存在一定的聯系,教師在設置課外延伸探索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布置相應的探究性任務,組織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如在完成對“克與千克”知識的學習后,可以讓學生完成稱量方面的探究任務,在完成“角的度量”相關知識的學習后,可以讓學生測量生活中的角。這樣將課內外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探究性學習的作用就能夠得到全面發揮。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究性學習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價值,能夠輔助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有助于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全面發展產生著重要的積極影響。所以在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加強對探究性學習的重視,積極探索優化應用探究性學習的措施,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曾啟良.淺談數學課堂中的探究性學習[J].讀與寫(上,下旬),2016, (14).
[2]沈席滿.探究性學習與常態教學的融合之道——中職數學教學體會[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9) .
[3]李軒剛.如何走出數學探究性學習的誤區[J].讀寫算(教研版),2014,(13).
[4]葉建華.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中年級教學的作用[J].學園,2014,(30).
[5]張蓉.在生活化的背景下促進學生數學探究性學習[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6,(2).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