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麗
摘 要 區域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最為鐘愛的環節,為此,我園大力倡導在區域活動中注重幼兒自主參與,幫助幼兒在自由自主狀態下獲得快樂和成長。筆者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稱《指南》)精神對日常開展的區域活動進行反思,思考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角色定位,以提高幼兒區域活動自主性,為幼兒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創造條件。
關鍵詞 指南 自主性 角色定位 區域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6-0037-0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稱《指南》)中提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須的寶貴品質。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指南》頒布與實施之后,我園組織教師通過各種渠道的學習與實踐,積極地踐行《指南》精神。筆者結合日常教學實踐、觀察記錄,對當前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存在的常見問題做了梳理總結,改進這些問題,要求我們遵循《指南》精神,從傳統的主導者轉換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
一、幼兒區域活動常見問題的思考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笨梢姟白杂?、自主、自愿”對成人來說是如此珍貴,對幼兒來說又何嘗不是呢?然而,即便在弱化了教師主導作用的今日,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幼兒的自主性依然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唯有區域活動,才能真正給幼兒帶來“自由、自主、自愿”的快樂體驗。在區域活動里,他們可以在指定的時間段內,不必考慮成人的意愿,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與同伴進行游戲。區域活動能為幼兒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空間,因而成為最受幼兒歡迎的游戲活動。
作為最受幼兒歡迎的區域活動,應是教師們較為得心應手的活動。但在實際工作中,卻依然出現諸多的困惑:游戲材料更新的時間到了,教師卻沒有新思路;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總是容易出現過度干預的狀態;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常常出現偏離預設玩法,教師卻缺乏有效的引導。
我在本班的區域游戲開展過程中,進行了一個學期的觀察記錄與反思總結,發現導致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正確認識自己在游戲指導過程中所應扮演的角色,試圖在幼兒自主性游戲中繼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游戲開展的指導過程中,教師常常執著于預設發展目標的實現。所以,我們的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常常扮演著疲憊的活動組織者與環境提供者,卻依然無法有效地實現幼兒區域活動的自主性。
二、以教師為主導的區域活動對幼兒造成的潛在危害
教師主導的區域活動,常常要求幼兒按照材料預設的玩法,在指定的位置進行游戲,并且在游戲的過程中不能隨意走動、交流,不同區域之間的材料也有著嚴格的界限,不能輕易混淆。我們的教師會花費非常多的時間,根據幼兒近期的發展情況以及課程安排的需求,定期更新游戲內容,并向幼兒介紹游戲的玩法,為游戲的有序開展制定相應的游戲規則。
在我們的教師費盡耗力組織、創設的游戲環境中,我們的幼兒只能選擇活動區中已有的游戲材料,使用預設的玩法進行游戲,不需要動腦就可以擁有新的玩具,無法產生主動設計、生成游戲活動的動力,不能在一次次的游戲沖突中學會自主協商解決問題。他們就像教師們手中的提線木偶,被動地、按部就班地在“操作”中度過他們的“自由”時光。我們充滿無限可能的幼兒們,就這樣在教師們的保駕護航中錯過了養成良好學習品質的寶貴機會。
三、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正確定位
只有在充分實現幼兒游戲自主性的前提下,才能為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創設條件。那么,教師在區域活動的開展中,應該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以提高幼兒的游戲自主性呢?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梳理總結認為,教師以觀察者、游戲伙伴、困難制造者的身份參與幼兒區域活動中,有利于挖掘幼兒自主學習的品質。
(一)觀察者
當幼兒正專注地進行游戲時,教師可以在不干擾幼兒活動的情況下,以觀察者的身份來關注幼兒的游戲活動,并用心做好記錄,經常能收獲許多“意外之喜”。
案例1
菲菲將娃娃家里的小布偶塞到了裙子里的肚子上,模仿媽媽懷孕的樣子。當菲菲挺著肚子到超市買東西時,發現自己忘記帶錢了,于是一路小跑回娃娃家取錢。娃娃家里的小伙伴們看見了,婷婷沖著菲菲大喊:“你懷孕了,不能跑!”凝凝抱著娃娃在一邊說:“你要多吃飯,吃完飯要去散步。”菲菲取完錢就離開娃娃家了,但是娃娃家對于懷孕的話題卻并沒有結束,“生孩子要去醫院開刀”“生完寶寶都要在醫院里住幾天再回家,我媽媽就是這樣的”“我媽媽也是”……
觀察是游戲推進的基礎,案例1中,教師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在一旁觀察著發生的這一片段,可以了解幼兒對于“懷孕”這一現象的理解,并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為之后的游戲情節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滿足幼兒出于好奇發起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對記錄內容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幼兒各個方面的發展情況和發展需求,為之后的活動開展提供依據。
(二)游戲伙伴
教師在游戲活動中,常常為了維持秩序和實現預設發展目標而置身于活動組織者和材料提供者的角色中。由于教師對游戲的預設玩法和發展目標的執著,當幼兒出現預設之外的行為或者玩法時,教師容易出現焦慮情緒,甚至打斷幼兒出于好奇、探究和嘗試發起的行為,影響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與其如此,教師不如放下自己的“教師”身份,放下條條框框的限制,就像一個普通的“游戲伙伴”一樣,并以“伙伴”的身份做好引導,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創意和嘗試,與他們一起體驗游戲的樂趣,鼓勵他們富有創意的探究方式,在他們需要助手的時候為他們提供幫助,并為他們獲得的意外收獲給予肯定和鼓勵。
案例2
區域活動時,源源抬著建構區的易拉罐到走廊上搭起了金字塔,航航從一邊走過,拿起掉落在一旁的一個易拉罐,朝著金字塔的方向滾去,一聲碰撞后,金字塔轟然倒塌,航航愉快地哈哈大笑起來。源源一開始為航航撞倒自己的金字塔感到憤怒,突然發現一邊還有幾個瓶子沒有倒塌,便也像航航那樣玩了起來,一時間樂趣無窮,走廊上不時傳來一陣陣的歡笑聲。然而,歡笑聲隨著老師的到來戛然而止,當源源和航航以為老師即將要生氣時,老師以同伴的身份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源源和航航愉快地答道:“好啊,但是你要排隊!”游戲繼續。
在案例2中,教師尊重源源和航航預設之外的游戲玩法,并以一個平等的游戲伙伴的身份向他們發出參與游戲的請求,用行動認可和鼓勵他們樂于創造新玩法的學習品質,有助于源源和航航培養敢于探究和嘗試的良好學習品質。
(三)困難制造者
游戲和材料的種類更新常常跟不上幼兒突破的速度,當幼兒已經突破眼前的難度后,便容易對眼前的游戲或材料失去興趣。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那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才改變現狀呢?更換材料?顯然,重新制作一份新的材料進行投放,顯得有些急促。那我們為什么不做一名“搗蛋鬼”“困難制造者”,在已有的游戲材料上增加一些難度呢?
案例3
沉與浮的游戲材料放在科學區一段時間了,晶晶用原來的材料反復做了實驗,并進行了操作記錄,當得到了實驗結果后,晶晶便無聊地把玩著實驗材料,眼神不時四處張望。這時,教師給晶晶提出了新的挑戰:“你有沒有辦法把原來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沉到水里,把沉到水里的東西浮到水面上呢?”晶晶低頭想了想,便拿起材料饒有興致地繼續鼓搗起來,一旁的鵬鵬加入了晶晶的陣營,在活動室內四處搜尋可以做實驗的材料。
案例3中的教師,通過提高活動難度,來激發幼兒繼續實驗的興趣,同時為幼兒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實驗空間,有效提高幼兒積極探索的自主性。
我們在幼兒區域活動過程中,努力以觀察者、游戲伙伴、困難制造者的身份,打破原有游戲組織過程中對幼兒自主游戲產生的阻礙,以提高幼兒區域活動自主性,為幼兒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林華幀.從“上課”走向“區域活動”[J].福建教學研究,2015,(3).
[2]魏素娟.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的角色定位[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9).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