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朝
【摘要】當代社會更需要的是知識與能力并重的創新型人才,而高中生物這一門學科正好能培養學生的相關的科學素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使學生們能像一些著名的科學家一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接下來,筆者就結合理論知識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物 科學思維 培養策略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115-02
21世紀對于人才的要求又上升了一個新高度,21世紀的人才不僅占有知識,更重的是擁有能力,尤其是敢于創興的能力。如何讓學生具備這樣的素質,我們的教育就得跟得上。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我們要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一、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
俗話說:“學貴有疑”。在學習中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因為發現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思維的動力。所以,在平時的生物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要精心設置課程,讓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發現問題。
1.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設置有趣、新穎是問題情境是學生發現問題的基礎,在新穎的問題情境中,學生不僅能燃起學習的興趣,還能啟動思維、發現問題甚至創造問題。
比如,在講授“遺傳因子的發現”時,筆者為學生設置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進行導課以引發思考,問題是這樣的:醫院里同時有兩個孩子出生,由于護士的疏忽,孩子放在一起不知是誰生的?經查一個孩子的血型是A型,另一個是O型。兩對夫婦的血型:一對是男A型,女AB型;另一對是男A型,女B型。如果你是醫生,你能確定孩子的歸屬嗎?這個問題既貼近生活,又符合課本內容,這樣以來學生自然而然的就進入了繼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狀態了。
2.抓住爭議的問題情境
具有爭議的問題往往是更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一旦爭議性問題出現了,可以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學生們積極思考了,所以,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然后加以點撥和指導,讓學生們頓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欣喜。
比如,在復習時,我們班的小A同學將部分生物學知識歸納如下圖,當他展示以后,班里出現了爭議,尤其是對C、D兩幅圖,當時筆者并沒有給予評價,而是讓小A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又讓同學們展開了討論,經過一番熱烈的爭議后,學生們自己的出了答案,C、D確實不對,因為淀粉和肝糖原之間不能相互轉化。生產者的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生產者,分解者只能給生產者提供無機物。對于一些具有爭議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去探討解決,這樣做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培養學生善于分析問題的能力
分析問題是學生獲得最終答案的橋梁,如果學生沒有分析問題的能力,那么就算發現了一百個問題也是毫無價值的。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筆者常常從兩方面努力。
1.改變以往教學方式
在原來的教學中,當學生提出疑問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好像都有我們的教師包攬了,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為了改變這一教學方式,筆者常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來彌補以往教學中的不足,當學生發現問題后,筆者就安排學生自主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既避免了學習的刻板,還避免了思維的僵硬化,可謂一舉兩得。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還提倡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分析問題,當學生思維堵塞時,筆者就予以點撥和指導。
2.鼓勵學生查閱資料
現在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可謂是多渠道的,通過教師講授學生能獲得知識,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學生也能獲得一些知識,當學生遇到一些問題時,筆者常常建議學生先獨立思考,如果解決不了就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圖書資料、網絡資料等。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去,才能更好的去論證、研究,才能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
三、培養學生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國的中學生,在積累和學習基礎知識中占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在動手操作尤其是解決問題時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為了彌補或者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從實驗教學中做出了努力。因為高中生物中的一些經典實驗常常與生物學發展史密切聯系,同時還是獲得生物學實驗方法的重要途徑。剖析經典實驗,有助于學生建立科學實驗的思維方法,感悟科學家們不懈的追求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重新剖析經典實驗更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一些實驗課中,我們不一定都取得成功,所以,針對一些失敗的實驗,我們可以借助一些經典實驗來改進我們的實驗方案。比如:在“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實驗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濾液太少或太稀,正在這時有的學生突發靈感,能不能借鑒“薩克斯實驗”中酒精水浴加熱的方法來提取含量較高的色素?脂肪鑒定的實驗中,結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是臨時裝片制作不好,這時有的學生發現花生兩片子葉相鄰處有一層很易撕的膜,將其做成裝片,效果清晰明顯,甚至還有學生想到能否將花生在紙上擠壓,鑒定油漬。由于經典實驗的啟發,學生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在學習時學會學習、學會遷移,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善于運用問題的能力
學生們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師要善于挖掘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鏈接點,只有當這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才能是有效的。這樣以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還能更好的感受生物學的價值和意義,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講授“DNA分子結構”時,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一個生活中的問題來導入新課:在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中矗立著“DNA雙螺旋結構雕塑”。而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也有一座類似的雕塑,可北大的這個雕塑卻因旋轉方向的問題,使北京大學惹上了官司,這是怎么回事!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這個案件? 問題一提出,便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但筆者沒有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先講授新課,當新課講授完以后再讓學生解決講課伊始筆者提出的問題。這樣筆者就有效的將課本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了,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們的應用新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劍峰.高中生物教學中非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物教學,2004(06).
[2]劉香.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理科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