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漪瀾
摘 要:學生自我監控能力是不同于其他外在形式的監控,學生自我監控能力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計劃、實施、調整、反饋的一個過程,是學生獨立積極地管理自己學習的一個難得的能力。自我監控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和學生的成績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取得更好的進步。數學屬于所有學科中尤為重要的一科,學習數學可以讓學生擁有嚴謹的思維和多變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校培養學生數學自我監控能力尤其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我監控能力;培養策略
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自我監控能力,可以保障學習數學的高效性,在整個數學的學習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將數學學習當作一個意識對象,對數學學習進行計劃、檢驗、調節和反饋,來更好地實現自身學習目標的一種自我監控能力。想要實現學生對數學學習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就要將數學教學的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教育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通過對自己學習進度和效果的檢驗,增強學習數學的激情和自信,對增強教師數學授課的效果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高段學生擁有學習數學自我監控能力的特點
學生擁有學習數學的自我監控能力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能動性,自我監控是以學生的積極主動為基礎的,主觀能動性是學生具有自我監控能力的主要特征,如果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學生就不會特別注意自己的學習情況,不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計劃,對自己的學習缺少監控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的所有自我監控的行為,都體現了其本身具有主體能動性。
二、影響小學高段學生數學自我監控能力的因素
自我監控能力并不是說生來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學習中實踐中不斷培養起來的。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自我監控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有家庭、學校、社會等外在客觀因素外,還有學生個人的學習動機、學習歸因等學生自身的內在主觀因素。其中的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影響的教育行為,所以在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自我監控能力的外在因素中占有主導的地位。教師的教學還有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自我監控能力的影響比較大。
1.教師的授課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決定著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高低。教師在自我監控能力方面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到影響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發展程度。教師不但要傳授學生書本的理論知識,還要傳授關于如何學習的知識和經驗,而且還要一步步引導學生監督自己進行學習。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監督會逐漸掌握了監控自己認知和行為的技能。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水平影響著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水平。如果教師能夠傳授學生解題思維,增強學生數學自我監控能力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引導學生不斷反思,那么學生就能夠獲得自我監控方面的體驗,從而提高自我監控能力。
2.課堂氛圍也是影響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一個因素,課堂是師生的互動平臺,課堂氛圍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而形成的一個環境,師生交往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無非就是考試、評分、排名、集體講授、重復練習等,學生大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空間上的靈活性、學習資料的豐富性、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互助小組學習的趣味性,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進行多樣靈活的學習。開放互動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我監控能力
培養小學高段學生數學自我監控能力的策略總體分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被高度重視的數學教學模式,尤其是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了學生數學應用的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而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
(一)教師要在小學高段營造自學環境
想要培養小學高段學生數學自我監控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想要達到很好的效果,教師就必須摒棄傳統數學課堂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改善傳統數學課堂中沉悶、壓抑的氛圍,應該在小學高段數學課堂中營造出輕松、活潑、主動、激情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快樂地學習。教師在課堂中要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比如,在講授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先讓學生自己考慮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和已學過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關系,考慮邊長和高的關系,讓學生自己推理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讓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和已學過的內容進行比較和總結,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將知識記得更加牢固,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應用起來也會如魚得水。再比如,教師講授混合運算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一套具有代表性的題集,讓學生先仔細思考,仔細分析,然后教師再系統地給學生進行講解,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給學生自主獨立思考的機會,創建一個自學環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
(二)教師要提高小學高段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例如,講述三角形內角和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畫圖測量,讓學生畫出三類不同的三角形,并且用量角尺測量三角形的內角,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記錄數據,學生通過實驗可以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的結論,也有可能會有些許誤差,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及時講解和引導,得出正確的結論,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合作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例如,小學五年級有關目測步測的學習課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預習課本內容,并親身體驗通過步測測量學校操場的長度,嚴格遵守課本中對步測和估算的要求,步測的每一步的距離應當一致,而且要取平均值。學生通過預習目測步測的方法后,通過小組合作,每一小組都通過步測測量操場長度,并且取各小組不同的測量值的平均值,最后推算出操場的估測長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親自體驗測量長度,不僅增強了合作意識,而且提高了自學能力。
(三)教師要激發小學高段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講述新知識前,可以先設計好有趣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數學難題的興趣。學習數學的本質在于解決問題,學生只有在面對具體的問題時,腦海里才會有思緒,所以,教師應該先把具體問題拆分成有著邏輯關系的多個小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層層遞進,這樣做比較容易增強學生的自信感,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比如說,在講“圓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舉出身邊圓形物體的實例,然后讓學生思考所有圓物體上的點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總結出圓的定義。還有教師在講述圖形平移對稱旋轉知識后,可以留給學生一個小作業,給出學生三個圖形,學生通過觀察前三個圖形的變化總結規律,試著畫出第四個圖形的形狀。這種探究題不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在學習艱澀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而是會感覺自己做游戲一樣,學生在研究圖形的時候,會更深入地理解課本知識。這種體驗式的學習展示出數學的趣味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培養學生自我監控能力有很大作用。
思維能力是數學這一門學科的核心學習內容,學生自我監控能力是影響思維能力的重要因素。學生數學學習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根據具體內容設計出適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自我監控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我監控能力。培養學生自我監控能力是時代的要求,自我監控能力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關鍵,數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尤其重要的學科,培養小學高段學生數學自我監控能力勢在
必行,學校應該嚴格遵守培養策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
參考文獻:
[1]左勇.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學生學習自我監控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3):36.
[2]劉蓉蓉.數學教學中學生自我監控能力培養的研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10):75.
[3]陳錦標.淺談學生數學學習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J].廣東教育(職教),2012(3):28-29.
[4]方玉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我監控學習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