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
摘 要: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還不強,理解能力也相對較弱,在進行作文的寫作時需要教師的指導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文。不難看出,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上的指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師在進行指導時怎樣有效的指導教學要有一定的反思,才能有更好的方法將作文教學指導運用到實踐中去。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反思;實踐
小學教師對小學生作文進行指導教學是十分有益的。作文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對于學生的各項能力的培養都有著重要意義。那么,在作文指導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反思,怎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培養各項能力。
一、結合生活
作文寫作離不開生活,作文與生活的關系就像魚兒與水的關系,小學生在寫作時幾乎都會寫生活中的事情,那么教師在指導教學時就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指導。曾經筆者聽了一節作文課,這名教師在指導文章內容的時候沒有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指導。教師讓學生寫社會人物,學生在理解社會人物時理解比較到位,有的說送水工、有的說保安、有的說醫生。在為學生選擇范文時選擇了這樣的范文對學生進行指導,大致內容是“一名小學生生病了自己去醫院,一名醫生過來幫忙,不僅幫他出了醫療費還陪他打針,并且幫他買午飯等,這名學生體驗到了這名醫生的良好的精神品質。”聽到這篇范文,開始筆者覺得不錯,通過社會當中的人物來表達思想感情。可是在這個時候,一名學生說了一句話,令筆者沉思了。“老師,我們生病了不會自己去看病啊,都是爸爸媽媽陪著的,還有去醫院在外面不會遇到醫生,醫生都有自己的診室還要看其他病人,怎么會陪他打針。”聽了這句話筆者開始反思,對啊,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的發生幾率幾乎沒有,不符合現實,我們只在乎了文章中情感的表達。小學生在生活中更是遇不到這類事件,所以學生通過老師的范文也幾乎沒什么寫作思路。所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要貼近現實進行指導,才能使學生寫作時有思路,并且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再次指導這類作文時,教師避免閱讀范文,讓學生自己講講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社會人物、他們做了哪些事情,對他們產生怎樣的情感。并讓學生隨時記錄生活中的小事兒積累寫作素材。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逐漸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創設情境寫作文
小學生的心性更愛在輕松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可以找尋符合作文的內容進行情境創設。教師在進行指導教學時如果只是說今天我們來寫一篇關于游戲的作文,你們選擇你們玩過的游戲來寫就可以了,這樣的方式學生根本沒有產生興趣,怎么能促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情呢,有的學生可能很久都沒有玩過游戲了,那么在進行寫作時就會顯得比較困難。那么,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這樣解決。例如,學生在寫游戲作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組進行游戲,不限制游戲內容,只需強調游戲內容是積極的就可以了。或者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集體游戲,這樣學生會有濃厚的興趣,并可以在這種興趣的推動下更好地進行作文創作。
情境作文教學創設情境的方法和渠道還有許多,更需要我們老師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去發現、去挖掘。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大部分原因是教學的安排、設計不合理。歷來我們教作文者是教師定了題目,規定了作文的范圍。當堂就讓學生寫,學生沒有實踐過,沒有觀察過,腦子一片空白,所以學生寫的作文內容空空。這種教師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課堂,學生當然沒有興趣。學生沒有主動參與,哪來的作文素材,又怎能不怕作文呢?
三、作文修改
許多教師在學生寫完作文后進行批改,在下次課簡單的講解一下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并進行簡單指導,這篇作文就成了過去。但是這樣的指導學生根本沒有明白自己作文中的問題。教師應該在每次作文課后再運用一節課讓學生進行作文的修改,這里所說的作文修改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學生的作文中常常會出現句式的問題或是錯別字,還有一些詞語運用的問題,這些都是學生修改的重點,好多學生不敢面對老師,那么老師可以在學生改完作文后,讓學生互相進行評價,看看改正的是否正確,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改正這些錯誤還能從別人的文章中找到比自己文章好的內容,還能改進自己文章穩定的不足,長期下去學生不僅能改掉用詞、句式等方面的錯誤,還能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總之,小學作文指導教學對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意義是深遠的,要想小學生能夠寫好作文,提升能力,教師就要做好教學指導工作,教師要不斷地進行經驗的總結,將作文指導與生活相結合,并設計適宜的情境讓學生從中體會情感,并讓學生在修改過程中總結出自己文章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的水平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陳浩萍.注重作文教學指導[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八卷)[C],2014.
[2]徐增光.淺談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A].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