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軼
摘 要:小學階段的美術課程,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掌握繪畫方法,還應當利用教學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真正地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在這樣的要求下,讓小學生在體驗和欣賞美的過程中提升創造性思維水平,有助于讓他們對美產生創造性的認識,發現美術更多的價值,從而獲得審美觀和綜合能力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造性思維;美術教學
在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下,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美術知識和思維能力獲得雙重的提高,從而達到顯著的美育效果。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并歸納了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水平的方法和策略。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打破思維定式,提升創造性思維
在思維定式的約束下,小學生利用美術對事物的表達往往被束縛在傳統或普遍的表現方式上。比如,在畫房子的時候,可以說所有的學生都會畫成一扇門、一扇窗戶、尖屋頂上有一個煙囪的形態。所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小學美術教師必須使其對固有物品通過全新的角度或方法進行觀察與思考,同時通過不同的練習措施,幫助他們打破思維定式,使其思維得到充分發散,并通過外界的干預和刺激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對某個問題或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后,哪怕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再考慮一下,用其他的方法和角度進行全新的思索。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的點撥、問題的引導或動手的操作讓學生進行天馬行空的猜測。目的就是培養他們特立獨行、打破常規、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比如,在對蘋果進行觀察時,教師可以用水果刀將蘋果橫向剖開,讓學生看到由蘋果核組成的、隱藏在蘋果中的“五角星”,讓學生在親眼所見中看到從來沒有發現過的蘋果,從而激發想象力,實現創造力的培養,進而將這種思維表現在自己美術作品和學習生活方式的創新上。
二、通過生活體驗激發創造性思維
生活為美術的創作帶來了海量的靈感,也是激發兒童創作欲望、獲得素材的巨大寶庫。因此通過生活體驗,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美術創造性思維。可是在平時的課堂中,有的小學美術教師依舊會發現有很多孩子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束手無策,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是因為傳統的美術教學忽視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或者未能指導他們正確地觀察生活所造成的。對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充分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和美術相融合的事物,引導他們對生活進行深入的體驗,從而對生活的每個細節進行發現和認識。同時,教師還應當指導學生抓住生活中表現力最強的瞬間,發現其中積極、美好的方面,獲得充足的感性認識,從而升華出對美的全新理解。這樣,大量的素材就可以為學生的美術創造性發揮提供思想的基礎,讓學生熱愛生活的同時激發創造性思維。
比如,花瓶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再普通不過的事物,因此缺乏全面的深入認識。然而在進行“花瓶”的教學時,教師應當讓學生仔細觀察學校養花的花瓶、自己家的花瓶、在街邊和其他地方看到的花瓶,發現它們的形態、構造和式樣各有著怎樣的不同與相似,教師再通過互聯網資源為學生展示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的花瓶,從而探討或思考花瓶可以有怎樣的新形態、新樣式而使之與眾不同。由于有了豐富的生活信息,學生便能夠在大量的對花瓶的認識中總結出屬于自己的觀點,并激發出新的認識,之后制作出新的花瓶,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活躍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很多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會無意識地將自己放到課堂的主體地位,從而習慣將解決問題的方法限制在正確的思路上,對于學生的創新想法和見解時或者視而不見,或者只是一句“不錯,你很有想法”便敷衍了事。這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難以甚至無法起到有效的影響。由于創造性思維活動需要進行多角度、多元化的發散性思維。因此,實現小學美術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地位,徹底放開對學生的一切思想束縛,使其在無拘無束的狀態實現發散思維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進行某些抽象內容,如“有形的世界”的美術創作時,教師倘若可以將這些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化和形象化,同時給出多種具象的表現,就可以實現對學生的相關內容認知進行有效點撥,讓他們把抽象的內容通過自己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在頭腦中處理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認知重新組合的形象、具體表現,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能力與水平的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得到教師的引導而實現提升。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通過科學、有效、多元化的方式,讓學生在掌握美術知識、樹立正確審美觀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達到美術能力和思維水平的雙重提升,為學生的積極向上發展帶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翔.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養的途徑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
[2]黎少雅.小學生創新思維素質的培養[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