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鳳??
摘要:對外漢語教材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直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新實用漢語課本》是2002年3月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主要面向以英語為母語或媒介語的學習者發行的一套綜合性教材,同時這套教材也被國外多所高校采用并廣受好評。本文即從《新實用漢語課本3》入手,著重分析該本教材的一些編排體例和其優點及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關鍵詞:對外漢語 新實用漢語課本 教材分析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114-02
《新實用漢語課本》是21世紀初,由劉珣老師主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為以英語為母語或媒介語的學習者學習漢語而編寫的一套綜合性漢語教材。本文即以其中一冊教材即《新實用漢語課本3》為例,從該教材編寫的理論依據以及原則、課文的編排、生詞的編排、語法點的編排、文化知識的學習以及該教材的一些優點和不足之處入手,對該教材作一簡要分析。
一、教材編寫的理論依據以及原則
在該教材編寫的理論依據方面,由于《新實用漢語課本3》主要是面向以英語為母語或媒介語的海外留學生,所以它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v觀本教材,可以發現其中所選的課文內容多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且多具有較強的中華文化的特色。所以該教材的編寫遵循了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編寫原則,也體現了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綜合化”的發展趨勢。
二、課文的編排
《新實用漢語課本3》中,所選的課文內容都比較貼近生活實際,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如第二十七課“入鄉隨俗”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幾個中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的對話,表現了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最后引出了“入鄉隨俗”這一成語,同時也讓中外學生又一次認識到了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同時在這篇課文中,也讓外國留學生對茶館這一中國的文化物象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知道了中國的茶館是一個最熱鬧的地方。第二十八課的主題為“禮輕情意重”,這是中國的一句俗語,喻為禮物雖然很輕,但情誼卻很深厚。這篇課文即以中秋節為背景,讓中外學生展開對話,看看他們對于收到朋友禮物時不同的表現來說明中西方不同的習俗。其中中國同學在送給外國同學禮物時,外國同學會當場打開以示對禮物的喜歡以及對送禮物人的感謝,而中國同學卻不會如此,他們不會當面打開,但同樣是對送禮物人的尊重,只不過兩者的表達方式截然不同而已。第三十八課“你聽,他叫我太太”,則主要講述了中西方不同的婚嫁習俗。
以上是對《新實用漢語課本3》的課文內容所做的一個具體的分析,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本教材所涉及的內容還是比較廣泛的,課文中既有對中國傳統習俗的講解,如“入鄉隨俗”“禮輕情意重”“你聽,他叫我太太”等,也有對中國一些休閑活動的講解,如“他們是練太極劍的”等,還有對中國古老神話傳說的講解,如“神女峰的傳說”等,再有對中國地理概況、天氣狀況的講解,如“中國人叫她‘母親河”“北京熱起來了”等,最后還有關于中國消費觀的改變的一些話題,如“汽車我先開著”等。從《新實用漢語課本3》整體的內容編排來看,它所選擇的這些話題都比較具有代表性,也和時下的中國社會狀況比較貼合,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特征。同時也比較符合漢語教材編寫的交際性要求,其中課文內容都以對話形式出現,同時涉及的人物也兼顧中外學生,讓留學生在中外文化對比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但是總體而言,第三冊的課文還是主要集中在日常對話這一種體裁,體裁種類略顯單一,這可能會使學習者在長期的學習中感到乏味。所以,該教材可以嘗試增加一些簡單實用的文體的學習,這樣也可以調動留學生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三、生詞的編排
《新實用漢語課本3》在每一段課文之后都會出示相應的生詞表,每一個生詞后面都會標明該詞的詞性、拼音、英語釋義和漢語示例,這樣可以幫助留學生更好地掌握生詞在中文語境下的用法。該教材對于生詞的詞性分類較為詳細,不僅劃分出詞的大類,同時在大類之下還區分具體的小類。書中不僅會標示出生詞,對于課文中出現的短語也會細致地分類標明。這樣的話學生就能直觀地看到該詞的用法,對歸納和掌握相同詞類的詞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時該本教材的詞匯選取還是以漢語中的一些基礎詞匯為主,由此可以看出基礎詞匯在漢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四、語法點的編排
在《新實用漢語課本3》中,語法點的編排比較重視學生習得的順序,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而針對漢語語法中的難點,該教材也在編排過程中對這些語法難點進行進一步的切分,逐層進行講解。如第二十七課中出現了“把”字句的語法點,編者在將“把”字句這一句式進行英文解釋后,總結出了“S+把+O(把)+V+到/在/成+O”,然后編者將這些成分列成表格,再逐一用各種不同的詞語進行替換,在這個過程中就組成了不同的完整的“把”字句。而留學生在不斷替換學習的過程中,也就逐漸掌握了“把”字句的用法。同時這種講解方式也分化了難點,更有利于留學生的學習。而且該本教材中對于語法點的講解也比較注重實用性,因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漢語學習者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所以在語法點的編排上,編者較為注重所示例句的實用性,即比較貼近日常生活。
五、文化知識的學習
在該本教材的編寫內容中,也貫穿了許多關于中華文化的知識。這些文化知識不僅在課文中會經常出現,比如第二十七課《入鄉隨俗》中,就涉及了中國茶館的文化,第二十八課《禮輕情意重》中則講述了中國的中秋節這一傳統節日以及這一話題所引出的中國和西方對于接受禮物時不同的習慣,后面的課文中也陸續出現了書法、太極劍、母親河以及中國的名勝古跡等許多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內容。而且在每課后面的閱讀與復述板塊,也經常會出現很多文化類的內容,這其中既有“嫦娥奔月”這樣的神話傳說,也有“敬香茶”這樣的妙趣故事。這些文化內容,無一不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使整本教材顯得有生氣的同時,也調動了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六、該教材的一些優點和不足
該教材作為母語為英語或媒介語的海外留學生使用的一本教材,其優點方面研究論述較多,比如對語法點的英文解釋可以降低留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他們理解和運用該語法點進行口語交際,還有練習活動較多,能夠很好地增強留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輔以一些趣味性的配圖,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生詞的細致分類,更是本冊教材的一個較大的亮點。除了諸多優點之外,該本教材也還有一些尚待完善之處,比如課文的編排皆為兩段的形式,生詞的數量也比較多,但是課文中對這些生詞并沒有明確的標記,可以讓留學生較便捷地看到,對此筆者認為可以給這些生詞編上序號或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來,以便學生記憶和掌握。
以上內容即是筆者結合《新實用漢語課本3》的教材內容所做的簡要分析,其中還有諸多不當和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改正。
參考文獻:
[1]劉珣.漢語教材的展望——再談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J].世界漢語教學,1994(1).
[2]呂文華.對外漢語教材語法項目排序的原則及策略[J].世界漢語教學,2002(4).
[3]胡明揚.對外漢語教學基礎教材的編寫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