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中職學校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中職與本科的數學教學銜接現狀進行分析,論述中職數學教學需明確培養目標、優化數學教學內容設置、強化數學課堂,本科數學教學需設置與中等職業教育相對接的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以達成中職與本科院校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中職 數學教學 本科 有效銜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B-0040-02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與進步,科學有效的中等職業教育與本科教育之間的銜接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當前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薄弱環節,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與教材體系、教學與考試評價體系等方面與本科教育仍然存在脫節的現象。一般來說職業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時間占的比例很大。這與本科教育更注重理論知識教授的方式不一樣,也就導致學生升本后的文化基礎課嚴重脫節,進而影響學生對本科課程的學習,數學教學也面臨著同樣的尷尬現狀。自中職學校畢業生對口升讀本科院校報考模式實施以來,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模式不夠科學成了制約學生持續發展的問題之一,合理設置梯次遞進、內容優化的中職數學課程成為了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對合理設置中職階段數學教學內容與本科院校數學課程銜接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下列幾個地方:
(一)教材設置不銜接。數學在中等職業學校是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它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從而推進學生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但是由于課程設置等原因造成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而現行中職數學教材不分專業、不分學生基礎情況,統一要求為必修內容,且內容更新速度慢,不適應與普通教育接軌,也不適應與高等教育銜接。由于學生升本后每個專業對數學知識的需求不盡相同,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同,所以學生的數學知識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
(二)教材內容不銜接。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大綱、教學內容結構由基本模塊、拓展模塊組成,屬于通用的基礎課程。從現有的教材來看,內容并不適合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同時由于專業的變化引起社會的發展也要求數學教學內容持續改進、更新。中等職業學校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并沒有充分重視教學內容的不足。由于進入中職學校的初中畢業生大多數學基礎、邏輯思維能力都比較差,還有很多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課開設很少,學生沒有經過完整的知識板塊學習,造成中職學生普遍數學基礎差、自學能力弱,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進入本科院校后就出現了很多學習障礙,嚴重限制其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進而影響學生創造力和職業素養的發展。
(三)培養目標不銜接。中等職業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更加重視學生職業能力、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必要的理論知識傳授,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一知半解,缺乏系統知識,這樣的學生很難適應本科教育體系里面更廣泛、更深入的學習,理論水平達不到學習更高理論知識的基本要求,尤其是本科教育重視學生學習思維和創新能力、戰略技能的培養,由于培養目標的不對接很難實現人才層次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數學教學的銜接。
(四)評價模式不銜接。中等職業學校與本科院校的學科評價模式差別較大。本科院校數學教育評價機制主要是進行筆試,重點考查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最后根據理論考試成績和學生的課堂成績完成評價。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育則以服務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技能為目標,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培養出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和自學能力差,而本科院校知識體系的學習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中職與本科院校數學教學有效銜接的措施
中等職業學校和本科院校是相互關聯但又相互獨立的兩個教育體系。整合中職、本科學校教育教學大綱或課程模式來實現銜接,是目前中職學校與本科院校教育銜接主要使用的模式。該模式的特點是整合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大綱或課程,實現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一體化銜接,保證這兩個層次的職業教育無縫對接。數學課程是這兩種教育體系銜接的基礎課程之一,也是制約學生發展的主要課程。為了使二者的數學教學更好地有效銜接,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措施。
(一)中等職業教育
1.明確培養目標
中等職業教育的數學教育既要為學生的學習技術技能打好基礎,同時也要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做準備。接受了中職數學訓練的學生應具備基本的數學計算能力和邏輯基礎、較強的專業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適應知識更新的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和實踐精神。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學校要創造更多的條件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激發他們的潛質。
2.優化數學教學內容設置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需要同時服務于就業和升學的需求,所以數學課程可通過設置“寬基礎、活模塊”的模式來構建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專業發展的需求來選擇相應的知識板塊來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寬基礎”指基本內容必須包括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數與整式、集合、不等式、基礎函數、三角函數、數列、線與圓方程、概率等。“活模塊”指針對不同專業多樣化的數學要求,決定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數學教育內容的差異性,教學內容按職業崗位的需求進行選擇,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本模塊的教學可以安排在第二學年進行。
3.強化數學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要嚴把質量關。由于中職升本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所以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數學課程的課堂管理,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制定嚴格有效的考評制度。
其次,要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是不同的,不能為了達到高升學率而簡單采用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結合,可以使用現代化的工具,如計算器、計算機技術輔助教學,使學生學會使用現代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現有的教學方法中,存在著許多讓學生既不適應就業也不適應繼續教育的因素,這就要求從事中職數學教育的教師努力鉆研、積極探索適合中等職業教育的新模式,結合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優化資源,構建科學有效的新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
最后,建設完善的數學學習配套資源。為了做到數學課程服務專業課程,除了需要數學教師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和專業素養外,還必須擁有大量配套的教學資源,如測試訓練題、自學教案或者供學生翻轉學習的微課、課件、趣味性的數學視頻等。
(二)本科層次的教育
1.設置與中等職業教育相對接的教學目標
本科層次的數學教育除了面向普通高中升學的學生外,還應該針對來自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程。在課程目標的設定上要理論研究和實踐實證相結合,結合中職學生的基礎水平,按照學生發展的規律和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吸取先進教育教學理念,設置合理的課程,實現學生理論、專業技術和實踐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進而實現二者在教學目標上的對接。
2.結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與普教的高中生相比,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雖然文化基礎差,但已經擁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水平,對很多專業課程和技能項都已經有所了解,但他們缺乏完善理論基礎和對知識深化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把這兩類學生分開來教育,在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的設計上都應該有所不同。另外,本科層次的教師也要認真研究中等職業教育開設的專業課程,了解學生的數學水平,進行因材施教。因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對專業課程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專業課程的課時可以安排相對少一些,避免與中職的專業課程重復開設,但是要更多地注重有深度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總的來說,對學生的培養要做到因材施教。
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升本時開設一個過渡的復習班,復習班主要是針對學生薄弱的知識板塊進行強化和鞏固,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做準備。例如,由于三角函數部分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所以很多中職學校直接把三角函數板塊中的內容進行了簡化處理,甚至直接刪除,這對學生的繼續學習非常不利,于是通過復習班對三角函數部分的復習鞏固可以實現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3.結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特點,改進教學方法
由于中職階段數學教育強調的是“會用”和“能用”,目標是培養實用型的專業技術人才,所以本科層次的數學教育也要緊密結合這一特點進行銜接。首先,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進要突破傳統教學觀念,力求在內容、方法、教學手段等上面進行創新,讓學生感受到專業知識和職業發展的密切聯系。其次,要緊扣全面發展的需要,突出技能教育,加強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鄭建梅.淺談中職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銜接[J].現代企業教育,2012(18)
[2]張 淼.關于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銜接若干問題的思考[J].管理教育,2010(3)
[3]劉海峰,梁舸江.中職學校學分制教學如何與高職銜接和溝通[J].職業教育研究,2015(12)
【作者簡介】王春勇,男,漢族,廣西玉林人,任職于廣西機電工程學校,講師,研究方向:中職學校與本科學院數學教育的銜接、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實踐、中職學生數學學習心理研究。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