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捷
摘 要:如今教育事業的改革在不斷推進,高中地理教學方法及方式不斷增加,而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就是其中之一。思維導圖可有效提升地理教學水平,并提高學生對抽象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學習地理知識的主體性價值觀念,從而突顯新課程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思維理念,為教學教改注入新的活力。以思維導圖的基本概述為出發點,探析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為高中地理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建議。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教學;運用研究
高中地理的教學內容龐雜,知識點較多,并且彼此之間的聯系并不是很緊密,致使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沒有頭緒。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合適的方法將各個知識點進行歸納統一,從而使學生找到學習高中地理的方法,進一步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思維導圖有能把復雜分散的地理知識點緊密結合起來的優點,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得到快速、廣泛的應用。
一、思維導圖模式的概念
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博贊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所創,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思維導圖模式以圖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關系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激發人的左右腦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幫助人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可以協助人更好地記憶,提高人的創造力,并且體現出個人特色、多面性。思維導圖是源于腦神經生理的學習互動模式,并且能發展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學習特性。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繪制思維導圖
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時,既要能完成必修階段的學習目標,又要有批判和創新思維。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利用思維導圖教學之外,還要在啟發的基礎上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自己建立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合作中,學生能感受到相互之間思維的差異性,從而取長補短,拓展思維,實現思維的發展。學生熟悉思維導圖的建構過程后,可以讓其獨立完成。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見的天氣系統”的教學中,指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在一張白紙的中心寫上“常見的天氣系統”,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確定本節的主題;根據提綱目錄,用彩色筆把書中看到的關鍵詞、概念、名詞解釋用不同的顏色標注。羅列主要概念和知識點,并進行分類分層,繼續詳細閱讀課文內容,完成自己的思維導圖。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有利于互相交流,分析解決問題。
2.加強學生思維導圖的完善
教師可以請學生展示和介紹本組最終的思維導圖作品,介紹的過程中學生介紹得越詳細越好。學生介紹完畢后,其他同學可以根據介紹提出相應的意見或建議,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維持課堂秩序、保證課堂討論有序進行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介紹和其他學生的意見進行歸納,讓學生在課堂辯論中理清思路,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改。師生通過合作,共同豐富思維導圖。要使學生逐步學會用簡潔的圖像捕捉、表達復雜的思維過程。
3.提高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意識
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思維導圖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思維工具,在地理教學和學習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形象地歸納和總結地理知識,能清晰展現地理知識的網絡結構,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的地理知識以自然地理為主,包括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氣候類型和氣候變化、水資源及海水運動、地表形態的形成和變化以及陸地自然帶等。這對學生的空間思維以及邏輯思維提出的要求比較高,對于高一階段的學生而言,自然地理知識的學習具有較高難度。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思維導圖意識,在課堂教學或課后練習、測驗中導入各類思維導圖。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將這種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模式應用到其他學科和生活中,幫助學生實現認識的飛躍。
思維導圖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有著巨大的科學價值和發展潛力。面對龐雜的高中地理教學內容,思維導圖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思維導圖通過圖像化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和運用地理知識,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并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水平、應用水平、理解水平都有所提高,這也初步驗證了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因此,應該加強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使其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的一種習慣。
參考文獻:
[1]袁剛.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6(3):96.
[2]石方珍.運用思維導圖策略優化高中地理教學實踐[J].學周刊,2015(3):96.
[3]周霞.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