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怡
摘要: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指分析、判斷和推理等綜合思維活動參與下的辨別能力,也是初中政治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的一種思維能力。思辨能力越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就越準確,獲得的提升空間也就越大。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思辨能力;培養策略
初中政治是一門集基礎政治知識理論與相關思辨能力為一體的功能性學科。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幫助學生積累相關的政治知識,同時還需要對他們自身思辨能力的提高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基本原則
1、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是指教師在對學生培養過程中要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而不能讓學生感到自己被試驗,這樣可以避開或者減少學生抵觸或產生逆反心理。在課堂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一切條件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培養,例如課堂設問、提問和各種練習等等,讓學生在無形中逐漸的形成。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將課本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事情有機的結合,而不是理論與生活脫節,并且始終要保持時代性的氣息,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具有現代意識。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材料也要精心篩選和組織新材料,要體現最新的時事動態,在教學中要沖破課堂在時空上的限制,學生既可以掌握理論,又會活學活用。
3、 由易到難原則
學生雖然在生理上已經近乎接近成年人,但是在認識方面與成年人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這一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身邊生活開始,采取由易到難的方式逐步的培養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他們實現思辨能力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注重進行課上的問題探究,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全國中小學生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重心需要從基礎知識理論向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方面進行轉移,初中階段的政治教學亦是如此。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為了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在課堂上注重問題探究就是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問題探究,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對問題本身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在進行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思考其中的關鍵所在,并辯證地考慮其中的孰是孰非,能夠達到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覺悟水平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珍愛生命》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就“我國是否應該允許進行安樂死”展開課上的問題探究。教師首先應該教授學生這一部分內容的基礎知識點,比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生命的獨特性等。當學生擁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之后,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引申,比如給學生講述國外安樂死使用的條件。接著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展開既定主題的思維辨析,最終達到提高他們綜合政治水平的目的。
三、梳理重點,加強知識構建
初中政治的教學內容相對廣泛,涉及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等宏觀和微觀的知識,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認知及年齡特點,開發教材資源,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精選,使其與學生生活密切關聯,幫助學生梳理重點,分析知識體系的邏輯關系,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參與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如在教學《發展人民民主》這一內容時,知識點比較多,內容繁雜,學生把握起來有些難度。為此,根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設置有效的問題,帶領學生從每個知識點人手,層層剖析,并由此及彼進行推理判斷,從而把握知識體系的邏輯性:我國國家性質是如何規定的?憲法規定的我國國家性質是什么?何謂人民民主專政?如何實施人民民主專政?什么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公民享有何種民主權力?你怎么理解?我國的民主政策是什么?如何實施這一政策?學生由此從憲法的認知開始,了解了我國的國家性質。那么何謂人民民主專政呢?學生重新梳理民主、專政這兩個政治術語,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兩個方面,即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只有對敵對分子專政,才能實現對人民的民主,也才能體現讓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
怎么才能實施人民的權益呢,這就需要建立體現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讓人民來參與社會事務的監督管理,如何實現呢?學生經過討論后就理解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性質,從本質上把握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涵義,理解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再繼續深入探究,領會到這一政治制度下的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是最高的國家權力機關。通過這樣一步步分析和理解,學生從人民民主這條主線出發,將憲法規定的國家性質、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國家政治制度、國家權力機關等知識點聯系起來,從而全面把握了人民民主這個知識體系,形成了有關國情的知識網絡,他們對所學知識有了層次把握,大大提升了思辨能力。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要配合教學任務,開展適當的課外實踐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同時增強其社會活動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如教授《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時,筆者要求學生分成若干組,回家問父母和親戚在以往的消費過程中,是否有過買到假貨、被商場強制消費、在消費中沒有得到尊重的經歷。然后,調查自己家周圍的商場是否張貼有消費者權益的相關制度。每一組都要匯報本組的調查情況,并通過PPT向全班同學展示。這樣的活動設計,使教學內容與現實社會環境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學生為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會自覺地思考身邊的事情和問題,就會把政治課學習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途徑,政治課學習就會成為自發和主動的行為。假期里,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課題,讓學生自由分組、自主選擇,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相應的課題。例如,筆者為初一的學生設計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初中生人際關系對生活學習的影響”、“網絡游戲對初中生學習的影響”等課題。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了學生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調查的設計、分析和總結,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課外研究性學習,提高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鍛煉了學生與人合作、與人溝通等綜合能力。
總之,教師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可以通過初中政治問題探究、設立正確思維導向以及參加思維辨析講座等方式,從而最終達到全方位地提高學生初中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