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
摘要:教學活動始終要讓學生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那么這肯定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美術有效性課堂教學呼喚創新精神的課,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學這門藝術的真諦。
關鍵詞:有效教學 小學美術 探討 實踐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傳統的美術教育是一種你講我聽的“灌輸式”和“培訓式”的活動。、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新要求。回顧和觀察美術教學的種種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更“有效”?對此,有必要重新認識美術教育和教學的意義,了解美術教學應該教些什么,學生應該學習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更好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呢?我有這樣的幾點看法:
一、在比較中發現美術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運用比較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能從多角度地對不同作品做比較分析,便于學生認識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并能產生深刻印象。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這種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應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通過不同作品比較,加深了學生對美術作品基本藝術形式的認識。運用作品比較方法,有利于釋疑解難,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對藝術審美能力的提高。
二、在討論中感受
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斷。當然,討論也不是一種形式隨便的讓幾個學生聚在一堆說幾句,而是應該像節目主持人一樣,分好小組,提出具體的問題,然后進行引導、調控。老師可以提這樣的問題,如“跟你的同學介紹一下你喜歡的作品?”“請小組討論一下這張作品的內容、形式及材料”等問題,可以每組請一位學生同學介紹,也可以自由發言,可以爭論。老師應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指導、升華。討論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評價中體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我們可以采用采用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評價手段。這樣有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我們尤其應該注意到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活動,引導學生通過一堂課的活動后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從自身的發展需要出發,自己主動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在自我評價中弱化了評價的甄別于選拔,激勵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真正意義上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四、深刻認識美術教育和教學的意義
從一定理論上說,作為教師,只有深入了解美術教學應該教些什么,才能確立起怎么教的教學構想;只有明確學生應該學習些什么,才能構建起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施教的思路,從而實現更好地促進每個學生的這一核心目的。也就是說,只有準確把握學科教學的指導思想,才能確保學科教學的實際意義落到實處,如若不是這樣,以其昏昏,怎能是人昭昭。
五、大力提倡在游戲中組織學習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傳統而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方式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教學要求。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小學階段,“游戲”是學生喜歡的重要活動,不僅能滿足孩子愛玩好動的需求,而且游戲活動能激發學生最積極最有創意的學習動機,教學中把美術活動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促使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美術大本營”、“猜一猜”、“我是小畫家”等等。在游戲中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僅得到了散發,想象力也得到了豐富。從而實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教育理念,繼而促進學生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增強新技能,為日后適應社會的發展奠定基礎。
六、在具體的比較中積累知識
美術教學是一種視覺的藝術。運用比較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不僅能從多角度地對不同作品做比較分析,而且便于學生認識掌握相關的知識,在產生自我認知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精心選擇作品,教學中適時進行啟發、引導,在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原則指導下,通過不同作品的比較,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基本表現藝術形式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對藝術審美能力的逐步提高。
七、在廣泛討論中加深學生的內心感受
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斷。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討論思路,然后,在教師的有效引導、調控、點撥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位還權,使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得到做大程度的發揮,使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充分的尊重,遠比教師的“一言堂”在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的實現上好得多。譬如“跟同學介紹一下你喜歡的作品?”“請小組討論一下這張作品的內容、形式及材料”等等,也可以自由發言,可以爭論,老師只對學生的發言作客觀公平的點評、指導、升華。事實證明,討論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而且通過語言表達學會及時的闡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從中實現了自我教育的育人目的。
八、在激勵性評價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激勵性評價是教學中的藝術,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他們時刻需要從教師和學生那里得到尊重,友愛,溫暖,情誼和教誨。當這種心理情感得到滿足后,學生便會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課。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上肯定有差異,教師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更不能用“畫得像不像”來衡量學生的作品。在實際教學中,畫得特別好的學生,最大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某些技法差的學生,最害怕的莫過于受到教師的挖苦和冷落。這種情形,教師的正確做法是:該表揚時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畫得差的要關注其“閃光點”,例如你的“想法很好”,“用色大膽”等等,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創作,從而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事實上,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對美術作品的評價結論也就不同。每次下課上通過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起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的學習態度就是一種成功的教育,久而久之,不僅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審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學生在互動中學會了寬容和理解,最終實現了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就得不斷地去探索,藝術是永無止境的。我們要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美術學科教育肩負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