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肖
【摘 要】面對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的現狀,培養實踐與理論知識并重的中職生是擺在中職學校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因此,構建“現代學徒制”教學培養模式具有必然性,它有助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職教;現代學徒制;探索
學徒制的本質是“做中學”,“教學做合一”是現代學徒制的核心理念。因此,具有創新意義的現代學徒制能夠為我國的職業教育增添活力,突破現階段的瓶頸問題,促進職業教育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傳統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場重大革新。它能有效地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實現學校教育和企業培訓兩者的優勢互補,為學生順利地從學校過渡到工作崗位鋪平道路,強調“做中學、學中做”。
目前,中國正面臨著勞動力過剩與技術工人匱乏的雙重壓力,產生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國的教育特別是職業技術教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職業教育學徒制實行的主體,學校在學徒制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①專業建設基礎有待加強。各職業院校專業基礎較差,主要表現為:專業教師、專業實習指導教師缺乏,專業實訓基地不足,新的專業實訓基地開發不夠等。②教學內容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由于教學內容較多地關注了專業中有關是什么,為什么等方面的問題,而真正能觸及怎么辦的內容較少,所以課程體系還需要根據行業企業崗位職責及用人要求,作進一步調整和完善。③學生專業素養有待提高。專業實習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學生以刻苦認真的精神、真誠服務的意識及扎實的專業工作技能努力完成,也需要大家相互鼓勵、支持,共同應對。
現代學徒制模式對于學校、學生、企業的要求甚高。因此,學校與企業必須深度合作,學生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學校、企業必須有配套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證此模式的順利推進。
一、解決學徒雙重身份
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一直以來,學生被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得透不過氣來,一旦有了可以“逃離”學校的機會,學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學校。現代學徒制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種機會。然而如果學生在基礎知識還不扎實的情況下就去參與實習,不但不能達到理想的實踐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導致在今后的工作中錯漏百出,這種情況是校企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校園和企業可以建立同一套考核標準,企業將學生的校園成績作為績效指標的一部分,校園將學生的實習效果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使學生與學徒身份互相融合,避免產生矛盾。
二、國家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規
現代學徒制的推廣需要國家、地方政府建立一系列保障機制,加強政策扶持,加大經費投入。需宏觀制定相關的政策和制度,明確學校、企業、學生等各方的權、責、利,規范與保障實行現代學徒制的學校和合作企業。由于學徒的年齡一般都不大,如果出現滿足學習條件卻不滿足工作條件的學徒,政府應該給予支持。現代學徒制的推廣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先進行試點調查,然后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
三、簽訂就業協議
在推行現代學徒制時,企業自然要考慮自身成本,如果在職業教育中企業安排師傅進行實踐講解,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學徒在畢業之后卻因為某種原因而跳槽到其他企業,那該企業將不得不自己承擔損失,這對企業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在推行現代學徒制時,不可以只考慮學生和學校的利益,還要考慮企業的付出。為了保障企業的人才儲備,學徒應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保證在一定時期內留任,為該企業創造價值,補償其成本的支出。
四、現代學徒制的教學管理制度
制定進入現代學徒制合作企業具有學生、“準員工”雙重身份的“現代學徒制學徒”的管理規章制度,明確政府、學校、企業、學生四方各自的責任與義務,為每位學徒指定學校內的學業教師、企業師傅,學校學業教師主要負責理論課程學習與指導、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教學內容對接、學分轉換,協助與完成企業師傅指導學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企業師傅全面負責學徒在企業學習期間的技能方面的指導、學習管理、技能考評等。
五、反思總結
科學的評價模式是現代學徒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①圍繞企業用人標準,對不同崗位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②通過技能鑒定、學生實踐報告、企業評價和帶隊教師填寫評價表等多種形式,建立以能力為核心,企業共同參與的立體評價模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③建立包含學生個體和現代學徒制整體評價模式。
六、結語
在試點工作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協調與解決,如招生問題,學徒的身份問題,企業在職員工進行現代學徒制學習的問題,政、校、企、生四方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問題,校企雙導師互融互通問題,校企人才培養差異問題、校企課程銜接問題等。但我們相信,隨著國家、政府政策的幫扶,試點經驗的不斷積累,困難終將能夠一一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