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芳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提倡創新型的教學模式,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還用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先闡述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接著分析了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以便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教育 分層次教學 師生互動
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越來越倡導學生是自己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能夠圍繞學生這個學習主體展開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于摒棄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中要采用新興的教育教學模式,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傳統教學的弊端
隨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最為基本的基礎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知識。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為了能夠提升數學成績,大搞題海戰術,在課堂上僅僅是教師一味地講解,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需求,課堂上大多數的時間都放在讓學生做題上,這樣的教學并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新的課程理念的提出對傳統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教育教學中只有找出傳統課堂教育教學的弊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小學數學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生過程中獲得知識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從別人的講解中獲得,另一種是通過自己的學習。在教育教學中首先通過學生的預習讓其先對知識進行理解,然后再讓學生經過教師的講解對知識的理解得以升華,并內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獲得的知識更為牢固。學生通過自學在心理上可以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故事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教學要通過循序漸進的形式。特別是小學生,在剛開始學習環境,教師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能夠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分層次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創新型的課堂模式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需要學生進行自學,對小學生來說,一些簡單易懂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采用自學的方式記性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的教材進行選擇,對不同知識基礎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措施。另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年齡特點,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學習有關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面積時,長方體體積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和教師一起來學習,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則是在長方體體積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對這個知識的學習相對比較簡單,就可以讓學生采用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學模式,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教育教學中盡量能夠從簡單到復雜,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重點要做好學生指導者,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思考題時要培養學生自己思考的思維能力,在遇到問題時如果一時不能解決的話要學會借助學習工具來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4.加強師生互動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能夠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相應的學習,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資料收集,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預習,當學生預習學習完之后,教師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相應的反饋。由于學生知識基礎的不同,學生在預習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肯定存在差距,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時能夠對問題的正確答案做出反饋,以便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在問題學習中不斷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并能夠自覺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做出相應的反饋,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從而提升其學習效率。
在小學數學創設創新型的課堂模式需要教師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要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另外,根據學生的知識、年齡特點進行分層次的教學。采用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接受創新型的課程。當學生預習學習完之后教師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相應的反饋。創新型課堂的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新波.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126.
[2]黃海霞.淺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體現“創新”二字[J].小學科學,2010,(03).
[3]袁丹華.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2,(03).
[4]孫姣.突破傳統思維將創新融入小學數學教學[J].新課程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