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泰
【摘要】文章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困境與不足進行總結了分析,并對翻轉課堂的基本內涵進行了概述和闡釋,通過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分析,并根據翻轉課堂在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授中的實踐情況進行總結,最后提出相應的思考,以期為翻轉課堂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改進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實踐;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基于網絡通訊和計算機技術進行的新型教學模式,在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著諸多問題,根據教育部課程深化改革的需要,應對教學要素等關系變化進行相應的教學模式調整,不斷推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其中,翻轉課堂在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為此,本文針對高校傳統教學方式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進行總結,并對翻轉課堂的基本內涵進行概述和闡釋,通過分析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實踐情況,提出其應用效果、應用方式等多方面的反思與思考,為翻轉課堂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實踐改進提出建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規模過大
在高校擴招的政策影響下,進入高校學習的人數不斷增多。出于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等考慮,高校往往安排大量學生集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這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的學生數量過大。一名教師面對著不同院系、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一二百名大學生,很難就不同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有效指導,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教學管理、課堂紀律維護上也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導致教師教學任務和壓力較重。同時,規模過大的班級也容易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產生輕視、忽視等不正確的思想態度,在課堂學習中存在著渾水摸魚的現象,使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較為滯后,抽象枯燥,沒能跟隨著時代發展進步的實際情況和社會思潮等潮流趨勢進行針對性的改進、補充與完善,使得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關概念缺乏整體的認知,對于較為陳舊的理論內容缺乏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教學方法上,大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仍然采取教師主導的填鴨式教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主動性不強;對于信息技術和網絡的應用程度較低,沒能夠與學生的生活進行相應的銜接,使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載體停滯不前,導致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效性較差。
(三)師生之間的溝通不佳,難以展開有效的交流
在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大班授課的模式下,教師為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往往難以在課堂之外與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溝通與交流,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和疑難等掌握不夠全面。很多時候溝通與交流只集中在課堂較為活躍的幾個同學,對大多數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答,使學生產生了被忽視的感覺,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翻轉課堂的基本概念
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學生在課前通過應用多媒體通訊技術等下載課程內容的課件、教學視頻等進行課程知識的預習,并將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帶到課堂上與同學進行交流,教師針對疑難等進行進一步的講解。這種方式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觀看教學視頻等自主掌握教學內容,充分發揮了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帶著思考和問題,在問題解答和溝通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滿足了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建設與創新的需要
高等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創新的主要目標在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并且要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填鴨式、滿堂灌等多種弊端,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體,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個體差異,使得學習的過程能夠有效從課堂上擴展到課堂之下[1],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適應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高等教育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通訊平臺等推動教育的現代化發展。翻轉課堂對于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等多方面的應用,符合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不僅拓寬了大學生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還能使大學生針對個人情況進行教育教學計劃的個性定制。除此之外,翻轉課堂中應用的教學資源,如視頻、課件等能夠被永久保存,方便了學生隨時進行學習和查閱。
(三)將教學內容碎片化,激發學生的興趣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抽象、枯燥等特點,學生社會閱歷不足,很難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對于內容的理解也存在著多種問題和困難。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時間為45分鐘,根據人的注意力集中和思維活躍的生理規律,學生很難整堂課都保持專注,而灌輸式的思想理論知識教學,更降低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翻轉課堂利用短視頻、動畫、PPT等手段,將課程教學的內容精細化、碎片化,同時將課程內容通過多媒體方式進行了趣味化的改進,增強了理論知識的趣味性[2],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
四、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實踐
(一)課下利用多媒體平臺進行在線學習
教師對課下的在線學習進行具體的整體設計,其中應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并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點難點,根據章節課程的內容進行作業的布置和知識點的微講授,最后還應加入學生的學習情況自我測評,使學生能夠明確線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資源和材料的選取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選取較為貼近社會現實的素材補充教學內容,教學視頻的內容應不斷向問題導向的模式轉變,同時應提高課內外的實踐內容,通過體驗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社會[3],激發學生進行獨立深入的思考,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
(二)課堂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與差異化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不能僅僅將學習理論知識、獲取較好的成績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應該將幫助學生實現自我人生目標、發揮人生價值、不斷成長成才的目標滲透進教學的內容中去,這些貼近學生切身生活的內容,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與思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將對其的學習轉化為自我提升的內在需要。為此,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主動交流,并針對不同學生存在的疑難進行解答,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差異化教學,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和疑難隨時調整課堂教學計劃,使得理論教學能夠有的放矢。
(三)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處于權威的主導地位,而學生處于服從的位置上。翻轉課堂則提倡師生之間利用各種通訊平臺和技術手段構建友愛、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師生的和諧溝通與交流中使得教學相長,教師通過溝通交流敦促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和復習,學生則通過通訊手段反映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促進教師對課程內容不斷優化改進。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應提倡以人文情懷構建理解寬容的和諧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和煩惱及時給予關心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與問題。
五、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應用翻轉課堂的思考
(一)教師應深入研究翻轉教學的授課模式,不能照搬硬套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根據學科的適應性和學生的學習習慣等進行采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采用翻轉課堂應該抓住其關鍵點,在對課堂內容進行詳細的規劃之后再進行模式的選用,其中要考慮的因素不僅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的學科特性,還要考慮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時的規律與特點,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政治素養。
(二)應促進師生的教育觀念轉變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否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不僅在于教師對于學生的關注,還在于學生自身對學習的主動性。而我國高校的學生存在著獨立思考能力不強、依賴性較強等問題。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適應,其中轉變師生的教學觀念尤為重要。教師應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學能力,而學生應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雙方共同努力進步,才能充分發揮翻轉課堂的良好作用。
五、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存在著課堂規模大、內容方法陳舊等多種問題,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在翻轉課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應用中,應做好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安排,不能對模式生搬硬套,要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和個性化要求,同時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師生雙方共同轉變觀念,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其積極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強,張健明.思想政治理論課翻轉課堂育人的實踐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07):281-283,301.
[2]劉震,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08):17-20.
[3]王興波.翻轉課堂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與思考[J].技術與市場,2016,23(09):260-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