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欣
摘 要 “互聯網+”時代對課堂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更凸顯其優勢。本文從中職英語小組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發,探索出評價小組合作的5R因素,并根據目前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措施。
關鍵詞 中職英語 小組合作 合作學習有效
1小組合作學習的新背景
小組合作學習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人和群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完成特定教學目標。它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經常性的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學習,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
目前,在“互聯網+”時代,學習打破了傳統的班級授課的局限,傳統授課模式一方面得到互聯網資源帶來的便利,促進改進教學;另一方面傳統課堂受到來自計算機、網絡課程或其他互聯網資源取而代之的挑戰,網絡課堂和網校大量出現,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虛擬學習平臺和課程,其中也不乏精品。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能讓班級授課再次煥發其生命力。
2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1)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原理(FoundationsofLearnerCenteredClassrooms)認為,在以下的情況下學生學習效果最佳:豍學習環境提供支持并富有成效,包括良好的關系、尊重個體、學生自信、享受成就感等;豎學習環境有助于獨立、互相依賴和自我激勵。讓學生承擔一定的責任、讓學生參與決策過程;豏學習方案中體現出學生的需求、背景、看法和興趣,允許不同的思考和學習方式;豐給學生挑戰和支持,以形成深層的思考和應用,用相關聯的思想來規劃學習的順序—整合學習;豑評估方法是教學不可分割的部分,包括標準和評價指標等內容。這正是小組合作學習所能達成的,也因此小組合作學習迅速被廣泛應用并產生積極影響。
(2)“生本教育模式”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行為觀是全面依靠學生,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資源。因此,要真正實現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就要采用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原理。小組合作學習是生本教育提倡的教育教學方式,它的長處就是始終保持學生的強烈情感和興趣,這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
3中職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新課程理念和中職英語教學現狀決定了中職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新課程理念提倡“以人為本”“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習語言,必須要與人交流。目前在中國大部分中職學校當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這樣的教學使課堂教學低效,也違背新課程的理念。
(2)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中職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可行性。
經歷中考洗禮,中職學生普遍對英語基礎薄弱,英語學習興趣低下,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缺乏內驅力,學習自信心不足。
4中職英語課堂小組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與針對性優化
問題1:分組編排不合理。
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沒有仔細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性心理特征,分組過于簡單化:按照傳統教學模式的座位原來樣子前后排列分組,每組人數甚至超過12人。座位安排不合理和人數不合理不利于學生合作和討論,不利于形成小組學習共同體。
優化措施:小組合作,如何分組至關重要。恰當的座位安排有利于營造能夠互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快樂和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合作學習小組的座位安排。筆者認為,打破原來傳統教學的“矩陣”座位形式,以“田字形”加以變化,4-5人為一小組較為科學合理。座位設計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采用靈活的方式組合(如圖1)。這需要教師在課前做調整和安排。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情況以及學生性格特點把各個層次學生基本平均分配到各組,例如A層次1人,B層次2人,C層次2人。分組基本形成。
這樣的座位安排有利于給學生提供了交互學習的空間,便于討論和互相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一成不變會沒趣和無聊。可以考慮在一定時期內按適當方法重新分組,在水平比較平均的班級,為了帶來新鮮感,我們還可以采取前置分組與隨機分組作為補充。
隨機分組形式可以多樣化,并加入分組游戲,例如按抽簽顏色,英文單詞類別分組。前置分組要有理性材料支持。
問題2:小組活動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實現合作交流。
在課堂觀察中,教師設計的不少小組活動過于在乎形式上熱鬧,不圖實效。只是簡單把全班問題分小組討論,圍在一起,至于是否討論出結果不大關注,反而養成不好習慣。這種不經過深思熟慮的小組活動設計表面化,教師依然是主體,沒有放手讓學生做,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沒有深入思考,展示不到位,在課堂容量和時間上一直找不到平衡點。
優化措施: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練習和活動都適合合作學習,太過容易的題目,答案顯然意見,不具有合作價值。而難度較大的活動,要給予學生足夠腳手架,讓其達成活動任務。防止學生天馬行空,越走越遠。設計真正有意義的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有合作和討論的價值。同時,強調小組合作要與自主學習結合。一動一靜,動靜分明。
問題3:沒有規范小組行為,沒有全體參與,變成長期一人作為小組代言人。
由于學生之間缺少平等的溝通和交流,自身缺乏積極參與意識,有的小組成員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導致只有成績好的同學發表看法。各種能力得不到培養。小組合作學習處于表現好壞無所謂的狀態,缺乏激勵和評價,學生沒有明確努力的方形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續發展的內驅力。有時小組合作學習由于疏于引導,小組間交流出現問題,甚至產生沖突和矛盾。這樣的小組沒有形成學習的凝聚力和合力,小組成員沒有找到自己在小組中的位置和價值。
優化措施:細化常規小組合作規則,規范小組成員關系,形成制度,同時加強合作學習的評價反饋,形成反思。可以引入有效小組合作學習5R評價表,讓學生在課后把合作的情況進行充分交流并給予適當的評價,引入生生互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小組中表現,學會聆聽別人的意見,同時學會表達組織語言,大膽提出看法。這樣,有助于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激發學習熱情,培養交往合作能力。
問題4:活動規則欠條理,任務指示不明確,造成混亂,匆匆開始,草草收場。
優化措施:小組活動任務要細化、具體化,必須分解任務過程,分步驟指引學生完成。
課堂設計,分組活動具體化,落實到各人任務,體現全組參與。
問題5:教師指導不充分,旁觀者,而不是主導。從大量的訪談和觀察中了解到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目的、時機缺乏認真的設計,并沒有開放學生思維,答案唯一。教師只關注小組任務達成,而不關注弱者。
優化措施:教師角色指引要充足,備課認真設計合適的小組活動,合作目的明確,分工明確,匯報交流形式要求指引明確,作出規范。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需要,及時提供知識技術支撐,搭好手腳架。對學生小組內出現的危機及時調控,并采取各種激勵措施。
實際上,小組合作學習中,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在課堂組織、調控,還是課堂設計、活動細化,這都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方云.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206-207.
[2] 劉明.小組合作學習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4(22):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