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芳
摘 要:學習方法掌握的程度直接反映著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培養學生多樣性學習方法是學好小學數學的必要前提,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推進,小學數學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新課改強調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旨在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小學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多樣化學習方法以及如何培養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法”這個話題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方法;培養策略
一、多樣化學習方法
我們都知道,小學數學具有抽象、邏輯性強的顯著特點,而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一些很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學習數學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學生掌握其中的規律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而具體到小學數學,主要包含數形結合、分類、對比等。
1.數形結合
數與形是數學知識體系中的兩大基礎概念,在現代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既是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是一種常用的數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中比較抽象的知識和具體的圖形、物體等結合起來,也就是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便于學生理解。
以一年級“位置與順序”為例,如果教師只單純地講哪個物體在哪個物體的上面或下面,哪個物體在哪個物體的左面或右面,學生會聽得跟天書似的,辨別不清,而如果這時教師換一種方式,即把每個物體上面都標上序號即1、2、3、4號,然后再讓學生指出哪號物體在哪號物體的什么位置,學生就能很快回答出來,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便于學生理解。
2.分類
分類也是數學教學中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指根據特定的原則及標準,將數學問題進行有序、合理的劃分,再逐一進行討論,然后再將不同類得出的結果加以匯總,得出問題的答案,不但可以使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而且還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提高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二年級“乘法口訣”為例,可以先讓學生對比每一行、每一列都有什么規律,再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記憶,學生就會便于理解,然后根據這些規律去背就會輕松很多,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對比
對比則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與之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由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但好奇心及觀察力強,通過采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以四年級“小數乘法”為例,學習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整數乘整數應該怎樣計算,有的同學就提出整數乘整數時,先從低位開始,然后再乘高位,還有的同學提出整數乘整數時可以想象成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等,通過問題的形式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紛紛發言,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今天我們來學習“小數乘法”,對比一下看看與整數乘法有什么共同點與不同點,這樣學生很容易記住計算法則。
二、培養學生多樣化學習方法的策略
1.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主體,主導著整個課堂,沒有學生獨立思考及發言的機會。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
以一年級“比較”為例,這節的重點是讓學生體驗比較的過程,獲得比較的不同方法。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我們可以創設生活情境,讓其他同學比較他們的高低,還可以讓學生同桌之間比較課本的大小、水杯中水的多少等等,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學習中還滲透了對比的學習方法。
2.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表現得非常嚴厲,一些同學有新的想法但因害怕說錯也不敢提出來,因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往往受到限制,而新課改下的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學生有什么新的想法都可以說出來和大家共同討論、互動,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
以一年級的“認識鐘表”為例,在講述這一節內容時,教師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如幾點上課、幾點起床等讓學生認識鐘表,當教師在問到10:45怎么表示時,有的同學就提出了差一刻鐘十一點,這對于剛接觸鐘表的學生來說,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料,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來驗證這位同學的說法是否正確并對這位同學以“小紅花”的形式給予鼓勵等。
綜上所述,我們列舉了數形結合、對比以及分類的教學方法以及通過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等方式來培養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從而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王光明,嚴家麗.論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從孫維剛的一節公開課談起[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0(7).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