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杰
【摘要】本論文從當前互聯網+背景下,即近幾年逐漸興起的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移動客戶端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料著手,提出了獨立院校大學英語創新教學模式的一種可能性,即互聯網+翻轉課堂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該論文簡要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與背景,探討了該教學模式的特色,以及能夠解決的問題,從這幾方面淺談了將該教學模式付諸實踐的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英語 翻轉課堂 慕課 微課
一、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與互聯網+翻轉課堂背景分析
大學英語是獨立院校大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作用,對學生未來就業和進一步深造有著關鍵影響。當今是互聯網盛行的時代,在獨立院校,學生在課堂上也會偶爾翻出手機查閱資料或者干脆游戲一番,因此探索出順應時代潮流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新模式勢在必行,手機不僅是游戲的工具,更是學習工具。
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可從教和學兩方面分析,大學英語教學在大部分獨立院校為公共必修課,獨立院校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不盡人意,大學英語四六級過級率偏低,這也是令廣大獨立院校老師頭疼的問題。獨立院校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教學效率低下,教師的付出與學生的產出整體不成正比,可歸因于:1.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不成正比。2.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3.課時緊張造成課堂內容單一,教材內容單一或不夠新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
互聯網+的現狀,互聯網背景下誕生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比如微課、慕課以及移動客戶端等為載體的英語教學資源,以及英語學習APP等。而翻轉課堂正式起源為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Woodland Park高中的化學老師 Jonathan和Aaron開始使用視頻軟件錄制PPT并附上講解聲音,后來逐漸興起的一種教學理念,可謂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挑戰,因為翻轉課堂要涉及到與互聯網有關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學視頻,播客,電子書,網上討論組等。
關于互聯網+翻轉課堂的理論基礎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認識,互聯網+翻轉課堂目前運用在實際的大學英語課堂的情況幾乎為零,多處于探索階段。當今是互聯網的時代,學生絕大多數是95后,成長在互聯網時代,時代在變,教學模式也應隨之改變,因此將互聯網+翻轉課堂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上,是順應時代潮流,也是對教學模式革新與轉變的探索。
二、互聯網+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特色
1.創新性。互聯網+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革新,它能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對教師而言,傳統的備課往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備好的課件大多數是以電子或紙質的形式保存,課堂上的講授則是根本沒有被保存下來,而翻轉課堂需要教師制作、收集很多教學視頻、音頻或文字資料,比如制作優良的慕課和微課,這樣教案和講課內容都能永久保存下來。
2.挑戰性。對教師而言,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互聯網+翻轉課堂是教學模式的一場革新;對學生而言,是對個人學習模式的挑戰,是一場學習和思維方式的革新。
3.主動性。大學學習非常注重學生主動學習和自律能力的培養,互聯網+翻轉課堂恰好是一個可以培養他們學習主動性的平臺,把以往;對教師而言,要主動學習新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主動學習運用各類軟件,主動學習視頻的錄制和制作等新技能。
4.個性化。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自己在課堂外主動學習教學視頻,學習節奏可以由學生自己把握,而不是傳統的“大鍋飯”模式,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反復觀摩學習視頻,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選擇性的學習。
三、互聯網+翻轉課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教學效率由低到高的轉變。互聯網+翻轉課堂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強化教師在課堂內外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和教師雙方的積極性,兩者結合會提高教學效率。
2.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對學生而言,由傳統的被動地在課堂上聽講,轉換為主動在課堂外學習,主動在課堂上提問;對教師而言,由傳統的在課堂上主動講授,轉換在課堂上主動引導,由傳統的主體角色轉換為主導角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3.教材內容從舊到新的變化。大學英語讀寫教材往往跟不上最新的實時動態,英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是多彩并變化著的,如果能把互聯網時代豐富多彩的優秀網絡資源注入到翻轉課堂上,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也能豐富大學英語讀寫的教學內容并緊跟時代步伐。
四、結語
該論文提出了互聯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對提高獨立院校大學英語讀寫教學有一定理論指導意義,具體的實際教學效果則需要將此教學模式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探索出適合獨立院校大學英語讀寫課堂的教學新模式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召喚,當今互聯網發展迅速,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很多顯而易見而又翻天覆地的影響,這些影響對于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來說有利有弊,有效利用互聯網的正面影響才能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徐武生.互聯網翻轉課堂:慕課模式的教育傳播學思考[J].當代傳播(漢文版),2015(2):74-76.
[2]牟道玉.論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大學英語讀寫教學效果[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