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祥
【內容摘要】新課改對于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養應當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體現,其應當具備高中數學的基本特征,與此同時具有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能力提高的基本能力。本文通過對核心素養內涵的理解,分析高中數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思考解決方案。并結合實際情況和核心素養對于教學的要求淺析高中數學教法的創新策略。文中有幾處基于課堂實踐的實例,均是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且通過研究總結的解決辦法。在論述的過程中不免存在紕漏,還望各位批評指正。
【關鍵詞】高中數學 核心素養 教學創新
核心素養的四個要求,在對于高中數學教學創新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鑒于當前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四點創新教學方法,既開放教學提高思維能力、獨立思考提高學習能力,小組討論增強合作意識,塑造品德提高學術修養。筆者提出以上觀點的核心思路是想改變單一的傳統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營造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綜合發展的教學環境。在模仿圓桌式教學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教育模式改革發展出一條自己的路。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在國際環境日趨融合,文化交流多元化的今天,國家對于人才培養也在不斷的革新與進步,為了適應發展的大環境,提高中國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素養體系”概念應運而生。新課標修訂也將核心素養作為重要依據。從本質上理解,核心素養要求我們應當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秉承求學鉆研的態度,建立科學發展的價值觀。這四點要求能夠全面塑造一個適應新時代發展合格人才應有的底蘊與格局,而這些恰恰是教育能夠通過后天的努力改變的。這對于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在滿足核心素養要求的四個方面基礎上,通過創新教學理念,創新授課模式,創新課堂互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豐富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深入數學文化的理解,建立科學求知的核心價值觀。素質教育的核心靈魂是創新,它賦予了教學發展永不枯竭的動力。面對日趨嚴峻的知識經濟挑戰,創新教育已經成為基礎教育的推動器。因此,在當下的教學工作中融入創新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求證能力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任務,更是素質教育應對挑戰的重大戰略方向。
二、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固有的教學模式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模式不夠開放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思考問題由簡單到復雜的思維模式鍛煉過程。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有些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學習的效率就會高,而思維模式不正確不完善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顯得吃力。現有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老師在課堂上能夠將書本上要求的知識點清晰的講授給學生,但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思維模式不夠開放。
2.按照教學進度進行教學影響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是要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技能就可以,更關鍵的是要掌握獲得學習的本領。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教師要教會學生不斷思考尋求發現的本領。讓學生們通過科學的學習和訓練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強自己的思考能力,讓我們“教會”學生逐漸變成學生自己“學會”。然而按照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學生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消化知識,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
3.獨立解決問題習慣下合作意識薄弱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然而一個人因為學習的領域,社交的范圍等諸多因素,在遇到某些問題的時候并不能獨自解決。甚至可以說,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問題都要通過合作來解決。因此,如何和別人合作也是教育工作中應當教授給學生的一項技能。然而現有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上課,記筆記,完成作業,卻很少有互相合作完成一個題目的機會,長期以來合作意識就會變得淡薄。
4.學術修養有待加強
數學學習是一個大膽假設,嚴謹求證的過程。老師在口傳身教的過程中也應當將自身的品德素養教授給學生。老師要通過自身的行為影響學生,讓他們不僅僅是學習如何去解數學方程式,提高邏輯思維的能力,更要告訴學生人生猶如解題,唯有嚴謹,踏實的求證每一步才能獲得成功。但現實情況是老師只是在課堂上將題目講明白,學生也只是學習數學只是而已,求知鉆研,嚴謹克己的精神很難在課堂上體現出來。
三、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教法創新策略
1.開放教學提高思維能力
教師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深入的進行分析,思考,實驗,目的就是鍛煉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提高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們通過特定的課堂訓練能夠獨立進行推理演算,抽象概括,具備良好的空間想象,數據分析能力。
還有一種教學方法既一題多解。這個方法筆者相信很多老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都應用過,但是如果充分的應用這個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模式的持續訓練效果是非常驚人的。我們的學生將會學會在遇到新的問題時本能的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多維度的去思考,去自我提問和互相探討是否存在其他的解法,去整理不同解題方法然后進行比較,生成解題的思路,實現舉一反三。而這些需要教師在日常課堂中反復的帶領學生鍛煉去實現。例如,在講授平面的性質課程時,教師如果提出:“過兩條相交的直線可以作幾個平面?”學生就會沒有任何困難的回答出來,沒有任何的深度。如果改成:“過兩條直線可以作幾個平面?”學生就會考慮“平行”“重合”“異面”或者“相交”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回答。
但是,個人認為帶領學生進行思維創造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一點,既嚴格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使用,這可以鍛煉學生在表達數學推理的過程中更加的準確。
2.獨立思考提高學習能力
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后在課堂教學安排上盡量豐富自主學習的環節,少教一些,讓學生自己多學一些。與此同時,預留出足夠的自學時間,討論時間,分享時間,以及安排相應的習題讓學生口述答案,到黑板前推算演練,寫在當日作業中。教師則要花掉數倍于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精力去點評,分析,補充指導學生的解答,糾正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的錯誤,及時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
在每堂課上,教師也可以安排一個引導例題,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歸納整理知識點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函數的奇偶這節課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根據函數y=x2,y=x3畫出圖像,再根據同學們畫出來的正確圖形引入奇函數、偶函數的特征。這種引導案例可以從“讀、聽、思、做”等多個方面展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可以結合互聯網多媒體教學讓引導的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興趣高漲。并可以將剩下的學習過程交給學生。
3.小組討論增強合作意識
小組討論既可以拓寬每一位學生的思路,又可以向學生灌輸團隊合作的概念,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為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打下基礎。在這里小組討論有幾點需要注意:第一、小組的人數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一般不超過8人,不低于4人為宜,這樣既可以避免有學生參與不到討論當中,又可以保證討論氛圍。第二、小組內學生的水平要平均搭配,不能出現斷崖式組合,這樣才能均衡發展,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每個人也都能從小組中獲得提高。第三、小組負責人必須明確,而且根據課題的不同采取輪流的制度,這樣既能保證討論的范圍和課堂有關,又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均衡的鍛煉。第四、小組之間也應當是互相討論互相幫助的,老師要在過程中組織協調,引導分享,既能調動小組間的積極性,又能保證討論的正常進行。
4.塑造品德提高學術修養
為人處事更要像求證知識一樣嚴于律己,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與此同時,老師應當更為嚴苛的要求自己通過自身思想,行為,情感去影響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為榜樣,提高自我學術修養,樹立高尚道德標準,滿足新時代對于新型人才的要求。
結語
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使得社會交互日益頻繁,我們的教育能否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還是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創新的培養。只有將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授給學生們,才會擺脫應試教育的弊端,讓我們的教育實現真正的價值。以上是本人基于核心素養對于高中數學教學創新的一點見解,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