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盛
摘要:創新是一個吐舊納新的過程,需要具有創建性的思維,在思維活動的方式上不僅要善于求同,更要善于求異。時代呼喚創新,素質教育更是以創新為宗旨,它力求從認識上打破常規,標新立異,質疑問難,大膽探索。作為教師,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鋪好路,是當前課堂教學面臨的迫切任務?,F階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創新已經成為了當前小學教學教學發展的必要途徑。本文主要講述了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教學創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教學創新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更是如此。小學數學教材從選材上更加注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使得數學知識不再空洞枯燥。因此,教師一定要明確教材內容知識的要點,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自身的教學水平,創新使用教材,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關的數學知識為切入點,把數學教學融入生活。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親近數學并學會數學知識。教學中要從數學學科的特性和小學生的接受心理出發,注重教學創新。[1]
一、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首先,要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培養學生深厚的觀察興趣;其次,在觀察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第三,要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的對象有序進行觀察,及時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第四,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和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問題做細致深入的觀察。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個新問題則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霸跀祵W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怎樣營造質疑討論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加給他們的。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教學中,學生對“周長公式”理解有困難。教師就讓學生觀察操作自己去求周長,然后由學生的算式演變成周長公式。通過觀察學生知道了,無論用什么方法只要求出了周長即可。利用周長公式只不過是簡單一些。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時下流行的新課程教學模式明確指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不要低估學生的思維,給學生一個思考的廣泛空間,學生會還給你一方享受教學的理想樂土。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通過不同途徑問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喜悅、自信,從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好的問題應充分體現必要性和實用性,能激發認知需求,好的問題能誘導積極探索,促進知識的深化;好的問題往往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內在聯系的交叉點,更是創新思維的啟動點;好的問題能促進學生展開積極的活動(包括操作性活動和思考性活動及實踐性活動),從而獲得主動的發現機會。
筆者認為,在培養學生自主性探究式學習習慣的時候,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強化好奇心,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精神。如科學巨匠牛頓、愛因斯坦和大發明家愛迪生,不僅具有驚人的觀察力,而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數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從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新東西。這樣做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強化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與輻射。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要多看學生的成績和優點,多看學生思維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時予以鼓勵。對愛提“怪”問題的學生,不要動輒訓斥,輕易否定,而要善于發現他們思想的閃光點,要采取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尋找事物產生的原因,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這種品質在小學階段培養尤其重要。
三、轉變主導角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徹底改變居高臨下主宰課堂的局面,樹立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意識,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例如我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沒有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先拿教具在講臺上演示,然后一步步地講解計算方法和過程。而是變“教”為“導”,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分組討論并寫出算式。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從而概括出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余數比除數小這一規律。在整個過程中我相機引導,學生在一次次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過程中獲取新知。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通過適當地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其找到擺脫困境的辦法;當學生取得獨立進展時,我給予及時反饋和評價,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前進的方向。
四、布置作業求創新
目前,“減負”這個詞對于我們來說已不是陌生的詞了,如何“減負”也是大家在探究的問題,但是,要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必須杜絕題海戰術,防止課外作業過多,現階段,許多教師為了教學質量,在布置作業時,做大量的反復功課,題型單一,事實證明這樣的布置作業方法有兩點弊端:首先,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忽視自己的作業質量,往往是草草寫完,算是完成任務,缺乏應有的自我評價能力。其次,作業量大,有些學生完成作業是為了“交差”,更有少數人的作業是抄來的,老師批改這樣的作業,不僅是無效勞動,而且獲得的反饋信息也不準確。因此我認為留作業也要講究藝術,作業的內容要精選,題材要有新意,完成作業的時間要適宜,問題反饋要及時,批改、講課方法要靈活。掌握學生做作業的心理:好奇、求趣、喜快,布置作業時,就盡量體現“少、精、活”的特點,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教師要樹立嶄新的科學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創造性的教學勞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是建立在教師不斷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基礎之上的,教師應該樹立服務精神,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曾先順.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創新教學[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