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亞明
摘 要: 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的需要。今天的中職生,是明天國家建設的生力軍。激發中職生的創業意識是創業教育的首要目標,有創業意識才會產生創業的行動,有創業意識才會引導他們展望人生,設立人生目標,從而改變現狀,提升自我。職業學校要通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并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在專業教學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進行創業教育,從而激發中職生的創業意識,實現人生目標。
關鍵詞: 中職生 創業教育 創業意識 人生目標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講話稱,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推動中國經濟科學的發展,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創業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更應緊隨時代步伐,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幫中職生激發創業意識,提升創業技能,展望人生,逐步確立人生目標,并以此為動力,引領自己在行為習慣、學習態度、文明禮儀等方面不斷提升。我將結合創業教育實踐,就創業意識對中職生的重要影響,以及如何激發中職生的創業意識談談認識。
一、激發創業意識,培養創業思維是我國經濟發展和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
(一)開展創業教育,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軌時期,面臨經濟發展變速換擋、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勞動力供大于求、就業壓力大等問題。
創業對完善市場經濟的功能,維護市場經濟的穩定,營造和諧的氛圍等方面起到促進作用;能為我國經濟增添新的增長極,帶動產業升級;能有效解決目前我國農業勞動力轉移和較大的就業壓力等問題。總之,創業活動已經成為經濟持續增長和創新的主要推動力之一。黨的十七大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要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創業創新提升到中國經濟轉型和保增長的“引擎”的戰略高度。
(二)激發創業意識,是中職生健康發展的需要。
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家庭教育失衡或學校教育滯后等原因,中職生大多學習基礎差,不良習慣多,厭學現象普遍,同時加上中考失利,大多自信心和上進心不足,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他們頭腦聰明,活潑好動,行為能力較強。很明顯他們學不好不是由于智力,而是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動力,各方面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因而無所事事,甚至閑則生非。因此,要改變中職生的現狀,關鍵在于引導他們確立人生目標,有目標就有動力。
中職生對未來充滿好奇,但又很茫然,缺少合理規劃。我校從2007年就引進NFTE創業教育,其宗旨是“激發人在尊嚴中發展,幫助人在發展中奉獻”。通過創業教育,激發中職生的創業意識,引領他們思考人生,并逐步確立人生目標。有了人生目標,就會產生改變現狀的動力,激發學習興趣,就會思考要成為一名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在學習和生活中就會做有心人,注重自身行為的養成,注重專業知識和創業知識的學習,促進自身健康發展。所以我認為創業教育對中職生來說,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激發他們的創業意識,引領他們思考人生,確立目標,改變行為,完善自我。
(三)開展創業教育,職業學校有獨到的優勢。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創業不僅能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創業教育與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創業教育與職業教育在體系上是融合的,職業學校較好的實習、實訓條件,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可以為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提供條件;中職生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機會與企業、社會接觸,成功企業家的精神、經歷和風采無時無刻不激勵中職生,從而潛移默化地為中職生創業意識的形成和創業精神的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職業學校是開展創業教育的良好舞臺。
二、激發創業意識是創業成功的前提和保證。
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創業起動力作用的個性意識傾向,包括創業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心理成分。創業意識的培養是中職生創業的第一步。
(一)創業意識是創業成功的前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創業就得從培養創業意識開始。在創業培訓之前,某些學生沒有考慮過創業,只想著學好專業,順利從業,而經過培訓,他們對創業充滿好奇,并初步設想未來的創業目標,積極主動地朝著自己所選目標努力奮斗。所以首先是我想創業,然后是我要創業,最后才是我能創業。產生創業意識好比埋下創業的種子,使其在未來社會生活中不斷提升創業素質,把握機遇,一旦遇到合適的土壤,創業的種子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因此,學生產生創業意識,做好創業的精神準備,才能開拓進取,有所作為。
(二)創業意識是創業成功的保證。
創業意識可挖掘中職生的創業潛能。中職生頭腦靈活,思維活躍,精力旺盛,對“創辦一個小企業”充滿興趣,通過創業課程的學習、創業典型的了解,萌生“我創業、我自豪”的激情,產生創業的雄心壯志。創業課開始自我介紹時,有的學生羞于表達,滿臉通紅,聲音細微。可想創業的理想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創業模擬,主動尋找商機,制作公司海報,模擬銷售等,聲音洪亮,爭先恐后,他們對自己的轉變感到驚喜。我常對學生說“我們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經歷”,只要經歷過就發現“我也行”,這在創業過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由于激發了他們的創業動機,產生了創業意識,初步確立了人生目標,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行為發生了轉變,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總之,創業意識的激發,促使他們思考人生,尋求改變現狀,不斷提升能力。
三、以行動導向理念為指導,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體系。
(一)完善課程內容,提升創業課程的實用性。
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能力培養為目標把“創業社會常識”、“創業的科學流程”、“創業心理和技能”、“公關和交往”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課程有計劃地開設。同時要把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結合起來;把課堂學習與社團建設、勤工儉學、校外活動結合起來。總之,要設置貼近中職生特點的、能激發他們興趣的課程內容。
(二)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創業教育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行動為導向,重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采用“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擬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探究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合作式學習”、“自主式學習”,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和創業意識,在實踐中提升創業素質,培養創業能力。
(三)改革評價方法,注重創業教育的針對性。
教學評價方法是一種導向,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創業教育,應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評價體系,引導師生朝著既定的方向努力。教學指導思想必須始終以培養學生的創業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創業教育的教學評價要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合作競爭的能力及將專業技能與創業的結合能力作為重要指標,設立相應的評價考核體系。
(四)塑造濃厚的創業氛圍,激發創業熱情。
注重創業型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將校園文化建設同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如張貼創業者的成就榜和風采照;觀看創業題材的影片,展示創業者形象;開展創業類活動競賽;建立校內創業園,校內跳蚤市場,讓學生真實體驗創業;請創業成功人士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與學生分享創業者的酸甜苦辣,激勵學生走創業之路;創業與專業結合是最理想的,專業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業引導,鼓勵學好專業甚至進行發明創造,開展有特色的創業等,在耳濡目染中培養創業意識,激勵創業精神。
現代社會是大創業的時代,我們要引導學生直面時代的召喚,順應時代潮流,激發創業意識,挖掘創業潛能,夯實創業基礎,成就人生目標,實現精彩人生,為經濟發展、國家繁榮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孟揚.中職學生就業創業心理現狀及能力培養策略[J].課程與教學,2015(7).
[2]楊新新.強化創業意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課題[J].許昌學院學報,2006(8).
[3]梁偉.實施創業教育 培養適用人才[J].中國成人教育,2007(8).
[4]潘光.加強創業教育 拓展就業機會[J].中國教育報,200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