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潔
【內容摘要】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人地協調觀的養成不是靠生硬的說教,而應當在教學細節的研究與分析中逐步形成。根據人地協調觀的定義,本文從認識、理解、判斷三個層次,結合“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的教學細節,提出了相關的觀點。
【關鍵詞】高中地理 人地協調觀 教學細節
地球教學的一個核心觀念,就是人地協調觀。所謂人地協調觀,是指人們對于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與判斷。對于高中地理而言,一個基本的理解就是高中地理不只是“大地之描述”,而應當是對作為人類家園的“地”球表層之道“理”的認識與發現,在這種認識與發現的過程中如果建立了“人”與“地”的協調關系理解,那我們就認為形成了較好的人地協調觀。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人地協調觀在實際教學中更多的應當在教學細節中滲透。
一、認識,細節奠定人地協調觀形成基礎
上述人地協調觀是當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界定,其中的認識、理解與判斷可以理解為對人地協調觀的三個層次。作為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的認識,高中學生固然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基礎,但這樣的基礎如果不轉換成基于地理知識的精確理解,那還不能稱之為素養。
在“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這一知識的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本課相關知識的構建,理解地質歷史上的生物演化、生物滅絕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從而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對整體環境演變的影響。縱觀這一節的內容,可以發現其歷史跨度其實還是很長的,從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產業革命以來的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大規模的開發與利用,這個時段不可謂不長;其內容也是豐富的,同時又是簡潔的,生物進化、滅絕與環境以及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作用構成了本節的主要內容。
第一個細節知識是海洋中的單細胞生物這一知識,在呈現這個知識的時候,讓學生思考這樣的一些原細胞生物就是我(學生)存在的一種形式,那這個時候我與地球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學生自然能夠認識到這個時候我的生長完全依賴于地球上的自然環境,一方面自然環境可能是惡劣的,但另一方面這個環境也是不可能有今天的人為干預的,因此無論是水與其他養分,還是光合作用,其實都能體現一種雖原始但和諧的人地關系;第二個細節知識是產業革命之后人與環境的關系描述。可向學生說明:到了今天的工業化、后工業化與信息社會并存的環境里,我(依然是學生自己)一方面享受著科學技術帶來的成果,另一方面也面對著地球環境遭遇破壞的惡果,如何看待這一矛盾?事實證明,在這種細節中思考人地協調關系,也一樣可以形成相應的認識。
二、理解,細節完善人地協調觀框架形成
認識只是人地協調觀的初步階段,其后理解人地協調觀也一樣可以基于教學細節來完成。在“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這一課的教學中,理解人地協調觀,筆者采用的是深挖細節、立足問題、理性思考的辦法。
對于第一個細節知識,筆者跟學生深入探討:當我們今天以能思維的生命體,看待最初的生命形式時,能夠感悟到什么樣的人地關系?這個問題既是對前面問題的深入,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地球早期環境中有機物的數量偏少與生物在演化過程中的分化”問題,從而形成地球環境影響生物進化的理解,同時也能理解其中分化出來的能夠光合作用的生物對地表環境演化的意義。這其實是一種具有辯證關系的認識,其中所蘊含的人地協調關系是顯而易見的。
在第二個細節知識及其問題的深入發掘中,筆者更換了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討論筆者所在地區新建了一個化工廠與當地居民生活關系的例子,并特地強調化工廠本身就是一種人類活動,而且當地居民就是這一人類活動的主體,那其有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與居民生活之間的矛盾,你如何看待?
這是一個需要學生理性思考的問題:要保護地球,要保護自然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原始生態,但人及社會的發展又不可能不開發自然自然資源。“若要可持續發展,則必然走向協調”是課堂上學生自主思考得出的結論,這一結論的得出,實際上就是人地協調觀形成的重要標志,標志著人地協調從認識走向了理解的層次。
三、判斷,細節促進人地協調觀實際應用
判斷最基本的形式是“是與非”,人地協調觀對生活中的事物的判斷結果就是人地協調與否。這里有兩個層次的理解:作為地理課堂上形成的人地協調觀,在高中學生的應用中,一是用來判斷身邊的事物是否滿足人地協調的要求;二是用人地協調觀去判斷、演繹事物的發展方向。在此過程中,細節往往能夠體現人地協調觀的水平。
譬如讓學生判斷媒體中時有的關于環保問題及環保作假的問題,你(學生)怎么看?若是學生能夠從人地協調的角度,想出一些可以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辦法,則可認為人地協調觀是科學合理的。如有學生說:“如果能夠站在企業的角度,真正找到成本低、效果好的減污、治污辦法,那問題也就解決了。”試想,這樣的想法如果成真,那不正是人地協調觀所期待的嗎?這不也正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體現嗎?
【參考文獻】
[1] 趙宏霞. 例談高中地理教學中人地協調觀的培養[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1):29-30.
[2] 姜從瓊. 淺談人地協調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J]. 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2):126-126.
(作者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