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摘 要:教師根據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思考,有效地開展課堂活動,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在學生需要幫助時有效介入,激發學生質疑思考,和學生一起打造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數學課堂,讓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數學,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從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前預習;思考
一、抓住核心問題,即一節課的課眼
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思考的是這節課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我們可以提出什么樣的大問題,這個大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
比如,在上“確定位置”這一課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大問題:要開家長會了,你能用盡可能簡單的辦法向爸爸媽媽描述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嗎?這個問題拋出去后,學生呈現出多種描述方式。有人說,我的位置在我的好朋友張良的后面。在預習交流平臺上會有人質疑追問:可是你的爸爸媽媽并不知道你的好朋友張良的位置呀,你的描述不明確,叔叔阿姨無法找到你的座位。還有人說,我的座位在第二排,第三個。在預習互動平臺上會有人追問:你的座位第二排第三個,在教室里有兩個,你的到底是哪一個?教師在互動平臺里適時引導學生參與到這個討論點中。請同學們瀏覽這兩位同學的討論,及時發表你們的補充意見。隨后會有學生激烈地追問和思考。有人發問,教室里的第二排第三個座位是哪兩個呀?這一問激發了同學們更深入的思考,有同學動手畫圖表示出了教室里的第二排第三個。圖畫一出來,又有意見了,我認為教室里的第二排第三個座位有四個,有四種不同的數法。最后同學們在互動討論中明確下來,要想像這樣描述清自己的座位,必須要確定是從哪邊數起。看似一個簡單的生活問題,引發了同學們的很多思考。此時老師再次適時介入引導,那生活中人們通常從哪邊數起呢?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再深入思考一下。很快學生腦洞大開,說到了自己去電影院看電影找座位的實際經驗。討論到這個階段,學生非常欣喜,經歷了這個互動討論的學習過程,自己找到了答案,品嘗到了學習的成果,更加愿意在預習過程中獨立思考的同時相互交流討論,互評互贊,一起討論學習,這就是大問題指引下學生如何富有激情的學習過程。
二、借助微課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
為了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給學生時間和空間上廣闊的交流平臺,我們可以在備課時就一些學生在生活中不常接觸的數學概念或缺乏的生活經驗等做成微課,幫助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初步理解。
比如,三年級學習“面積”一課時,我們可以做一個微課幫助學生初步認識什么是面積。笑笑和淘氣參加一個涂色比賽,老師發給他們每人一張圖片(一個較大的圓和一個較小的圓),淘氣一看不公平,淘氣說自己的大一些,笑笑的小一些,不用比就知道自己輸了。小朋友,你知道淘氣說的大和小是什么大什么小嗎?老師告訴你,他說的大就是圓的面積大,他說的小就是圓的面積小。那什么是面積呢?小朋友你玩過蓋印章的游戲嗎?來,讓我們一起玩一玩。準備一塊橡皮,一顆圖釘,一盒印油,我們把橡皮這個面沾上印油,印出這個面,再把圖釘面沾上印油,印出這個面,橡皮印出的這個面面積大,圖釘印出的這個面面積小。小朋友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這是一個餅干盒,我們來摸一摸,我們這樣平著摸過去,這個面的面積大,這個面的面積小。小朋友,現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積了嗎?
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形象地理解了什么是面積,然后再完成預習任務,即這節課的大問題:課本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哪個面積大,想辦法比一比,看看你能想出哪些比較的好方法。
三、借助多種現代化交流平臺,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進行預習交流相互評論
我們可以借助iSchool教育云平臺學生端,讓學生在家里登陸完成預習任務。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交流討論熱點、難點、疑點置頂,留在課堂學習中集體交流討論,或根據學生的預習成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展示。
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預習交流互評環節中適時參與進來,鼓勵學生互相學習,互相質疑思考。
我們的課前預習不是單單把任務下放給學生老師就可以兩袖清風了,我們要適時關注學生的預習過程,在學生有點滴生成點時,我們可以適時介入,激發學生更加深層次的思考。當學生間展開質疑發問時,我們要適時點贊,給問題提得好的同學一個大大的贊,給有自己發現和觀點的同學一個大大的贊。
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成果,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時間和空間上廣闊的交流平臺,把學生的主體性歸還給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以上是我就小學數學課課前預習的設計和實施方面的一些實踐經驗,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參考文獻:
[1]黃晶.淺談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課前預習[J].廣西教育,2013(25).
[2]尚修飛.淺談小學數學課前預習方法的指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8).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