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敏
摘 要:化學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科學倫理、化學興趣、化學思維、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主要從教材的編寫邏輯、教師教法的邏輯、學生學法的邏輯三個方面來探究如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邏輯起點
化學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大量化學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方法、化學能力,促進學生智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化學思維、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化學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用在化學課中掌握的知識、能力、綜合素養為生活服務,使生活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充分發揮化學這一學科的實用性。
一、教材編寫邏輯
教師要想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對學生展開教學就要注重對教材的理解,對教材深入充分的理解不僅是對教材中知識點的理解,還包括對教材編寫者意圖的理解。教師對教材知識點的準確理解才能保證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正確的知識,能夠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準確理解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才能明確應該向學生傳授什么知識,提高學生哪方面的能力,才能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講《金屬的冶煉》一課時,可以明確編寫者的意圖:金屬材料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重要作用,但金屬并不是現成存在的,不能直接加工制造成人們需要的工具。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識到金屬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何進行鐵的冶煉。通過對教材編寫意圖的正確分析就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邏輯應該為通過引導學生對鐵的含量、存在形式、我國鐵礦類型及分布等情況的討論,讓學生明白鐵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鐵的冶煉的反應原理和過程進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這樣的教學邏輯不僅使教學活動開展井然有序,學生清晰全面地掌握知識,也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二、教師教法的邏輯
教師教法的邏輯性可以使教學活動自然、順暢,知識點的學習及重難點突破都變得十分自然容易。如,《金屬的冶煉》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在教學開始可以讓學生談一談生活中有哪些以鐵為主要材料的物品,接著讓學生討論我國冶鐵和使用鐵器的歷史,學生明確了鐵是從鐵礦石中冶煉出來的,教師再讓學生探討鐵礦石的種類和我國鐵礦的分類,最后討論鐵這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及存在形式。
這種教學邏輯不僅思路清晰、層次清楚、富于邏輯性,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在教學活動開始時讓學生談一談生活中的鐵制品創設的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獨立思考,使其獨立思考和推理能力得到提高。學生通過探討認識到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加強了對學生科學倫理的教育,科學倫理是指科學所應該承擔的責任,科學理論的發現、科學發明的產生都應該造福人類,學生學習金屬的冶煉是為了讓金屬冶煉技術更加環保高效,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此外,教師由金屬在生活中的運用聯系到金屬的冶煉過程,接著講述鐵的冶煉材料、鐵礦石的種類及我國鐵礦的分布,最后講到鐵元素的含量及存在形式,知識的講述具有邏輯性和順序性,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從化學宏觀、微觀等角度看待問題的化學思維。
教師對鐵進行一系列討論之后可以帶領學生做實驗研究鐵的冶煉過程。教師按照一定順序組裝好實驗儀器并保證它的嚴密性,在玻璃管中放入少量氧化鐵粉末,然后在裝置中通入一氧化碳排氣,點燃出氣口處的酒精燈,通過觀察發現紅棕色粉末變成了黑色,要停止加熱再通入二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卻。學生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會發現氧化鐵粉末變成了黑色,石灰水變渾濁。這不僅使學生對鐵冶煉的原理和過程有更深刻理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探索的能力。
三、學生學法的邏輯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考慮教法的邏輯性,還要考慮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實際,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要出發,考慮學生學法的邏輯性。對學生來說,教師對化學概念的詳細講解及化學原理、公式的詳細推導都不如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思考所獲得的知識更加深刻。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時要注重化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以引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重視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知識增長點進行教學設計。
要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就要從教材編寫邏輯、教師教法邏輯、學生學法邏輯出發,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開設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倫理、化學思維、化學興趣、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等化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沈翔.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6(29):94-95.
[2]朱國定.從核心素養培養角度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邏輯起點[J].化學教與學,2017(1):32-33.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