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莉
摘 要:對于美術教學來說,已經成為小學階段教學中的基礎課程之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實現良好的發展。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就要做好互動教學工作,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此,針對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
在小學課堂中美術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且開設小學美術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堅持從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的角度出發,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小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對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來說,有著一定的抽象性與藝術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好抽象的美術知識,同時還要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美術教學作為一種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與實踐能力。但是小學生正處于認知逐漸發展的階段,自身生活經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教師要做好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由于教師受到了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對互動教學模式的認識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使得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1]。
二、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措施
(一)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影響,互動教學模式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西方油畫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進行嘗試或是感受這種具有宗教色彩的作品,同時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闡述自己的觀點,借助這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在進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保證互動氛圍的和諧性與輕松性,這樣才能不斷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只有讓學生主動闡述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才能提高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及時為學生解答繪畫上的疑問,真正將美術教學轉化為美術知識交流平臺。
其次,教師還要向學生提出新穎的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如學生在學習《奇妙的建筑》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建筑設計師的角度上來進行思考,同時還要讓學生闡述自己喜歡的建筑類型。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找出問題的答案,從而實現活躍課堂氛圍、增強教學效果的目標。教師只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實現小學美術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2]。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綜合其他科學知識,感知美術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只有真正將情感、歷史以及文化等知識結合在一起,才能促進美術教學的開展,同時也可以為互動教學奠定基礎。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適當借助一些外力,以此來將學生帶入情境中。如在繪畫課堂教學中加入手工課的內容,通過將設計與繪畫結合在一起,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可以保證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促進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的開展,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色系與色調,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真實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強調課程目標,在此基礎上來融入情境教學,保證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受到不同學習方法的影響,從而產生出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互動的效果[3]。
(三)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可以說師生之間的互動只能激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活動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發揮學生的相互潛能。如學生在學習《我的同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等方法來畫出同桌的樣子,同時還要通過相比交換來說出作品中的不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找出對方作品中的優點與不足,以此來促進學生思維上的發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或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此來幫助學生實現相互促進與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互動教學不僅可以滿足教學改革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做好引導工作,啟發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提高互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梁婷婷.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5):89.
[2]關靜超,劉麗.試論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8):51.
[3]殷群瑤.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實踐探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8):34-3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