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香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7—0052—01
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系。它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影響著學生作為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呢?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歸宿,是教師教學的向導和指南。因此,明確教學目標至關重要。然而,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對教材內容把握不準,對學生的實際了解不透,總會出現教學目標設定過大、過高等情況。很顯然,出現上述情況,必定會影響教學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科學地制訂教學目標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深挖教材內容,明確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其次,要考慮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明確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何,一節課應該安排多少信息量才算合適。最后,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才能避免抓不住主要的基礎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情況出現。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 ”,這充分說明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對他們要多鼓勵,要及時幫助他們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使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勝任感,進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進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的重要性。而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并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低、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情境、故事情境、兒歌情境、直觀演示情境;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創設操作性情境、設障質疑情境、競爭情境。
例如,在教學“分數乘分數”時,在屏幕上投影兩個大月餅被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們在已學“分數乘整數”的基礎上很快列出算式:■×2,接著筆者先將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又拿一半月餅并將它平均分成兩份,問這其中一份是幾個月餅?如何列式?學生有的說一半月餅也是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一份就是1×■;有的說一半月餅的一半就是2個■,列式■×2;有一位學生通過觀察準確說出那一小份是一個月餅的■。到底這一半月餅的一半是幾分之幾?■個月餅是怎樣算出來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數乘分數”。學生們受已學“分數乘整數”和“整數乘分數”的限制,看似同樣的道理卻列不出正確算式,而通過筆者的直觀演示雖知道準確答案是塊月餅,卻也無從下筆,這樣就充分激發學生迫切求解的欲望。之后引出教學內容,必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每一節課都有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就要求教師要精心組織新授課程,努力誘發學生積極思維,促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來學會新知識。其實,課堂教學時間僅40分鐘,而有些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樣就能化難為易,突破教學難點。
例如,“旋轉和平移”一課中,“數物體平移的距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攻克這一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在教學時,筆者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輕松地理解并掌握了該節課的內容。
五、分層設計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習信息
教學結束后,教師要了解學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識,是否完成了學習目標,而課堂練習能及時反饋這個信息。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就要進行分層,使不同的學生都能通過做練習有所提高,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教學理念。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