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守軍
【關鍵詞】 數學教學;口算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64—01
口算就是不借助計算工具,不用書面表達方式計算過程,依靠記憶,直接通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法。它是筆算的基礎,具有用時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點,是訓練思維敏捷性的良好手段。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 “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以興趣為先導,讓學生喜歡口算
1. 在游戲中培養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 “碰球”的游戲,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具體做法是:以碰球的結果和是10為示范。教師邊拍手邊發問:李明明我問你,我的3球碰幾球?學生邊拍手邊回答:老師我告訴你,你的3球碰7球。熟練之后可簡化成拍手問:李明明,我的3球碰幾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2. 用故事激發興趣。如,在教學“簡便運算”前,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造性地解答“1+2+3+4+……+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
3. 用數學順口溜輔助教學。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驗算,試著用于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關鍵;≈符號來連接,簡便快捷真叫絕!
二、以計算規律為突破口,提高口算速度
熟練運用運算定律以及相關性質進行口算。運算定律主要有: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率。相關的性質有除法的性質、減法的性質,當然還有一些規律的口算等等。所有這些,在教學時都應當要求學生牢固掌握,熟練運用,并逐步形成技能。
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后,筆者出了以下幾類口算題目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歸納得出結論。即:一是分母是倍數關系,那么較大的分母就是公分母;二是分母是互質關系,那么兩個分母的乘積就是公分母;三是兩個分母什么關系都沒有,用擴倍法得出公分母;四是分子都是1的,即把它們分母相乘當分母,分子相加減為分子,結果要化簡。另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和發現算式“暗藏”的規律,增強對數據特征的敏感性和觀察力。
三、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
良好的口算習慣是提高口算正確率的保證。“計算要過關,口算是關鍵”,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條規律。沒有良好的口算習慣是學生口算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養成良好的口算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時,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看清楚、想明白、算仔細、查認真。
1. 看清楚:學生在口算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有時看錯數字,有時看錯符號。因此,教師必須提醒學生做題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決不看錯題目,因為這是正確口算的前提。
2. 想明白:腦海里要迅速閃過所選擇的運算方法的具體步驟。
3. 算仔細:學生很容易加法忘了進位,減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當減法做,因此在確定運算步驟后,要認真地進行計算。即使是簡單的口算,也要特別謹慎。
4. 查認真:平時學生除了對規定的驗算題目進行驗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覺驗算每一步。所以要強調學生算完一步要及時“回頭看”,檢查是否正確,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性。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
四、家校結合,注重學生口算能力培養
學生的口算能力光靠學校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家長還要密切配合。農村留守兒童較多,家里的監護人必須在學習上多監督學生。家長要使自己的子女有較快的反應能力,在飯前、飯后的閑談中,抽出幾分鐘的時間,與孩子進行對答式的口算練習,再配合適當的獎勵,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家長還要鼓勵孩子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讓孩子和父母外出購物時,幫助家長口算用的錢數,這也是培養學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領悟《新課程標準》要求,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能力。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