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棟才
【關鍵詞】 數學教學;創新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4—0058—01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創新人才,初中處于小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銜接點,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將發揮積極的作用。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為學生創設有利的環境
大部分人的思維模式是順從,因為順從能夠給人足夠的安全感,減少出錯的概率,因此大多數人習慣循規蹈矩,按常理出牌,這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人的創新思維。初中是學生性格初步定型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這個時期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尤為關鍵。但大部分家長和教師都喜歡用條條框框的規矩來限制學生,企圖把學生培養成順從聽話的人。實踐證明,這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筆者認為,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鼓勵學生一切創新的行為。比如,在給學生講解解題思路時,應避免直接套用公式,而應鼓勵學生從多方面進行考慮,找到更快速、更簡潔、更高效的解題方法。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人格
對學生的創造人格培養十分重要。筆者認為,對于學生人格的培養可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堅持創造性與多樣性。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如,同一個問題,可以提出多個解決方案;二是保持好奇心。對事物保持好奇心會促使學生進一步進行探討;三是多與富有創造性的人接觸。與富有創造性的人接觸可讓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知不覺中養成運用創造思維的習慣。四是克服對錯誤的恐懼心理。一般人都怕犯錯,不敢去嘗試,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因此凡事畏首畏尾。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對錯誤的恐懼心理,鼓勵學生多嘗試,教導學生失敗是成功之母,犯錯才會進步等;五是對學生的創造性行為加以鼓勵。在課堂上,當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解題或是提出創新性觀點時,教師應加以鼓勵。
三、加強對學生創造思維的訓練
創造思維的培養光靠創設環境和創造人格還不夠,應給予學生定期的訓練。具體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點:一是打破慣性思維。教師可經常與學生玩腦筋急轉彎的游戲,打破學生的慣性思維定勢,啟發學生新的思維方式;二是鼓勵學生質疑。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質疑給予鼓勵,對于敢于提出質疑的學生給予表揚,并讓學生學會找出問題,與大家一起分享;三是贊成據理力爭。課余可讓學生舉行辯論,學生之間可就一個話題分成正反方進行激烈辯論,以培養學生據理力爭的意識。同理,這些訓練也可帶入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四是利用各種教學游戲等活動。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課間十分鐘玩移動火柴的游戲,在擺成某個數字的幾根火柴的基礎上,只移動一根火柴,將火柴擺成一個最大的數字;也可以讓學生針對同一道題目給出兩道三種不同的解答方法;也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交流解題思路,收獲多種解題方法。例如,在“小明用100元去買單價為3元的作業本,所買的作業本的數量x(件)與剩余的錢y(元)的關系為 ,x的取值范圍為 。”一題的解答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對小明的做法進行假設,當小明不買作業本時,他還會剩多少錢?當小明最大限度買作業本時,他會剩多少錢?從這方面開導學生去思考,并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案。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交流解題思路。教師可讓學生分組,每組提出不同的解題方案,最后派小組長上講臺進行講解,最后評選出最優解題方案。該做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能讓學生的表達能力、舞臺表現力等得到有效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強。
四、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數學直覺思維建立在對客觀數學知識掌握及熟悉的基礎上,是平時數學知識的積累與沉淀的一種良好反應,表現在數學問題上就是沒有嚴格的邏輯推理、沒有進行理論推導時就能夠感覺到問題的結論。直覺思維越過中間環節,不像邏輯思維要經過嚴格的論證與推理等中間環節,就像英語學習中的“語感”。在數學考試中,需要這種直覺思維,因為有著良好的直覺思維能夠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不但準確率高,而且節約考試寶貴的時間,體現解題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不時地對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體會到直覺思維的魅力;其次,在教學中應多設置直覺思維的題目,在學生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提問,讓學生用直覺思維解決問題;最后,要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