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可竹
摘 要: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育工作過于重視對學生顯性目標的培養,而忽視了隱形目標在數學學科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導致了數學教育目標失衡的狀態,這種情況的出現非常不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科方面的綜合發展。在對高中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培養的過程中,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都是非常重要的,兩者構成的是學生腦海中對數學知識體系的認知,所以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兩者的培養工作缺一不可。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目的;隱形目標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逐漸實施,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隱形目標的培養。在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以基礎教育為主的義務教育階段更注重對學生顯性目標的培養,而以思維和能力拓展為主的高中教育階段則更多的是對學生隱性目標的培養。筆者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在本文中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隱性目標的培養工作進行了探討。
一、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思想的滲透
想要在高中數學教學工作中實現對學生隱形目標的培養,做好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滲透是基礎。數學思想是數學學科的基礎和精髓,其所能夠體現出的是數學學科的被指內容,同時也是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的概括,其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楚的認識和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其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數學思想也可以看作為數學方法,其存在一定的操作性,當論及它在數學體系中的價值和意義時,其被稱之為思想,而當利用其去解決問題時,其就成為了方法。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做好數學思想的滲透工作,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數學學科的本質,使他們在面臨數學知識或習題時,能夠以數學思想為基礎來進行知識的吸收和習題的解答。然而,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真正的理解和認識到數學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逐漸的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起正確的數學思想,從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學習。換個角度來說,其實數學思想就是要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數學公式以及概念的本質,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數學公式當中的原理和看上去非常拗口的數學概念,即讓學生明白“是什么”“為什么”。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把握住數學學習的本質所在,不必再面臨鋪天蓋地的練習題,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德育功能的運用
在各個學科當中數學學科的學習更加的嚴謹,其并不像文科當中的政治、歷史、哲學那樣具有兩面性,而是只有一個目標,通往這個目標的道路就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求真之路”。盡管求真的道路有很多條,但無論是哪條“求真之路”其目標都只有一個,這是數學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最大的區別,也是其最基本的特點。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抓住數學學科的這一特點,來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德育教育。通過在數學教育過程中的德育教育,能夠使學生在發現、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精神,鍛煉他們知難而進的意志,敗而不餒的心理素質,一絲不茍的學習品質,勤于思考的良好學風,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數學課中有豐富的素材可用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為了祖國統一而放棄參加國際數學大會的事跡以及其將在美國進修過程中始終保持節儉的生活,而在回國后將節省下的生活經費貢獻給國家來進行數學知識的研究等等。
三、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文化功能的體現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是全世界上最通用的文化交流載體,數學學科作為知識結構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本質方面就是一種文化,而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播,所以說想要實現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隱形目標,在數學學科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就需要做好數學學科的文化功能體現。為此,教師在數學教學工作當中,可以充分利用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當中的聯系,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數學學科在生活當中的重要性,激發出他們對數學知識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極限這一教學內容中,教師就可以適當的融入文化元素來體現其文化功能,教師可以使用莊子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永世不竭”理論來進行課題引入,再借助于多媒體演示其變化趨勢,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極限的定義,突破這個難點。在極限概念給出后,則可以使用“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來對其描述,在開闊學生思維的同時,讓學生以更高的觀點來理解極限。這樣適度營造文化氛圍的教學過程,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應是我們孜孜以求的。
因此,想要在高中教學階段實現對學生在數學學科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就必須要重視對學生隱性目標的培養。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隱形目標常常會因為教師重視程度的不夠而被忽視,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為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隱形目標培養的重視,改變現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融入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等方面,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數學學科在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合理的數學知識學習模式,進一步實現學生在數學學科方面的綜合發展,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保林.試論數學教學目的中隱性目標的實現[J].科技創新導報,2010,04:194.
[2]顧劍峰.探析高中數學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的有效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2,13:154-155.
[3]王偉.探析高中數學教學目的中的隱性目標[J].農業網絡信息,2010,11:127-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