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摘 要:以創造思維為核心的創新技能往往是創造者經過心理的“烘熱期”和“頭腦風暴”后的“頓悟”。因而,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技能必須依靠潛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經歷的學習過程中,感悟到創新思維的技巧。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98-01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增長智慧,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一、創設情景,培養創新意識
創設情景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自由奔放。例如:教學“圖畫應用題”時。我通過問題創設寬松的情景:“同學們喜歡小鳥嗎?”(喜歡)請看:“教室里有沒有小鳥呢?”(學生有點失望地說:沒有)我把握時機地說:“教室里沒有小鳥,沒關系,老師把小鳥畫下來,讓同學們欣賞欣賞。”這時學生的興趣立刻來了,都焦急地等待著“小鳥”的出現。緊接著我把畫有“在樹上有6只小鳥”的圖和“又飛來3只小鳥”的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欣賞。在他們心情愉悅之際,我因勢利導地引導他們觀察圖畫,并用三句話表示這幅圖畫的意思。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創新意識
為了使低年級學生較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具,并且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性格特點,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指導他們通過觀察和操作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擺出自己喜愛的圖形,學生很有興趣地擺出了許多有趣的圖形。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思考:“10”這個數是由幾和幾合起來的?用小棒擺—擺,比一比看誰的擺法最多?這時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更高,積極尋找合成10的幾組數,緊接著讓學生交流、討論結果。這樣,既促進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創新的意識。
三、鼓勵學生大膽求異,促進創新思維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不斷激發學生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啟發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例如: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中:出示下題“一根鐵絲正好圍成5分米的正方形,現在如果要改圍成長8分米的長方形,寬是幾分米?”學生一般能有以下兩種答案:(5x4—8x2)÷2=2(分米),或5x4+2—8=2(分米)。通過引導,鼓勵求異,學生又想出新解法,5x2—8=2(分米)、5—(8—5)=2(分米),并說明長方形的一條邊與一條寬是原正方形的兩條邊。要引導求異思維,就要解放學生的思想,要他們敢于打破舊框框去想問題。讓他們多問自己:“真是這樣嗎?”“是不是與此正相反呢?”“還有其他的方法嗎?為此,要鼓勵學生勇于爭辯,既不去附和現成的結論,又不是鉆牛角尖,而且信守真理。還要使學生懂得,自己的結論應該言之有理,而不是信口雌黃,無理詭辯。
四、探究教學規律,培養創新意識
數學規律往往是人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后提出的,并通過科學實驗加以驗證。如果我們的學生能經歷同樣的實踐活動,或許也能發現并提出大膽猜測和假設。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加以驗證。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得到培養,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又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后,可讓學生用橡皮泥或蘿卜動手制作,然后我提問:“要是將一個正方體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留給學生動手實踐,尋求答案,學生截法各有不同,結果也自然各不一樣,有剩10個角的也有剩9個角的,還有剩8個角的,還有剩7個角的。再讓學生從所有不同的截法中發現規律:截面不過頂點,剩10個角;截面經過1個頂點剩9個角,截面經過2個頂點剩8個角,截面經過3個頂點剩7個角。經常進行一些操作訓練,就會增強學生手腦協調性,產生奇思妙想。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在題目設計制作材料、活動方面有意留一點“空白”。多為學生提供創新“資源”,讓學生因地制宜地去進行探究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我們要保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滿足的機會,使他們獲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盡量體面、自豪地解答出來,課堂作業也要考慮大多數學生有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品嘗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悅心情。我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由于考慮到這部分學習內容較抽象,運用性強,所以我在課堂中采用師生互相出題的方式進行教學。老師或學生出一個乘法算式,對方也出一個算式,兩個算式要符合乘法分配律。一位學生出:13×28,教師出:加上13×72,接著教師出:56×360,學生出:加上56×640……,接著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這時師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這個環境中聽不到呵斥和嘆息的聲音,看不到苦惱、僵持的狀態。課堂氣氛活躍,教材的重點,難點反復多次練習,讓學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習效率。
結語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興趣、質疑提問、啟發誘導、學生實踐、聯想探究,就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落實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王曉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原則與策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04:92-96.
[2] 張少華。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思考[J].學周刊,2016,0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