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盼·居馬克
摘要:小學的音樂教育是一門充滿智慧光芒的藝術學科,也是向孩子開展美育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在音樂活動當中,能夠有效準確把握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特點與規律,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就能最大程度上使他們真正成為音樂活動的主人,讓音樂流淌進少兒的心田。本文筆者結合實踐教學,將圍繞優化教學內容,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環節設計的有趣性,利用多媒體課件創新音樂教學內容,提高語言能力是開展音樂教育的保障等進行有效研究,為孩子的成長做好準備,為培養音樂人才做好準備。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游戲;創造力
引言
音樂可以對小學生的審美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并且對開發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很有幫助。音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與音樂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在情感上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培養,故此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也不能例外。鑒于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且性格不夠健全,對其進行音樂教學時必須適當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通過肢體語言與情感的表達等方式來讓孩子獲取音樂的真諦。音樂作為藝術是需要人們來鑒賞的,培養小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學會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欣賞能力,這將有利于他們的終身發展。
一、優化教學內容,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主要包括唱歌、韻律活動、樂器演奏和欣賞四個方面。傳統教學模式過于簡單和一體化,很少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孩子們的全面發展。當小學生有了初步的音樂感受力時,語言也相應得到發展,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有發展空間的可進行創造性歌唱的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創編節奏動作的歌曲《拉拉勾》等,通過自由創作的動作形象和語言形象讓孩子自己去表達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教師也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音樂水平適當穿插一些有附點、有節奏的歌曲,如《小蜻蜓》等,提高孩子的音樂感受力。再如,讓低年級孩子表演舞蹈《蘋果豐收》、律動《請你和我跳個舞》等去感知和理解韻律所表現的感情和意義,而且小學生在與他人合作交往的過程中也利于培養他們的團結意識,從中收獲快樂。
二、環節設計的有趣性
將游戲的快樂因素融入到音樂中,讓低年級小學生在不知覺中學習音樂。如,學習音樂《豬八戒吃西瓜》時,通過教師引導配合音樂節奏來表現豬八戒吃瓜的各種夸張表情與動作,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營造歡樂的氣氛。再如,《小青蛙》就可以用歌聲讓低年級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學著小青蛙去找害蟲。也可以建立小情景劇的形式展開教學,讓孩子們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將童話故事中的角色特點表現出來,滑稽可笑的大灰狼、敦厚善良的大象、活潑好動的小松鼠、聰明善良的小紅帽等,通過扮演發揮孩子們的創造力,加深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又能提高他們的表達溝通能力。將游戲融入到音樂中,為孩子們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他們都能在寬松的氛圍下學習、成長。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創新音樂教學內容
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也就是說,培養創新型人才應該從娃娃抓起。音樂使人聰明,音樂可以增強人的社交能力,音樂使人具有創造性。但是,傳統的音樂教學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內容不夠寬廣,即使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想拓展教學內容也會有種“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也很難把改編的作品“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借助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改變的歌曲錄制出來,再配上相關的畫面,能夠有效拓寬音樂教學的資源。例如,時下比較流行的《小蘋果》等。很多孩子對這些流行音樂,隨意聽聽就能哼唱起來。教師就可以利用孩子們的這種心理,將流行音樂的旋律變成少兒版流行歌曲,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來。比如,多留意觀察學生,選擇他們熟悉又喜歡的流行歌曲,待歌曲確定后,從網絡中尋找相應的歌曲伴奏,將完整的流行歌曲伴奏導入到錄音軟件進行剪輯,刪除沒用的樂段,留下一段適合教學內容的旋律,對其反復創編,這樣,一首新的歌曲就做好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聽到新的樂曲,既感到熟悉,又覺得有新鮮感。他們也會沉浸在“自己的歌曲”中演唱,表現出極大的快樂與滿足。學生在主動的創作、愉快的游戲中加上美妙的音樂中去唱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歌,體驗和享受著音樂來給他們的快樂。
四、提高語言能力是開展音樂教育的保障
音樂和語言是緊密相連的,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其實也是一首兒歌;一首活潑、詼諧的音樂都在述說著一個個美麗的故事。音樂教學能提高兒童的音樂素養,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語言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學的保障,一定將語言滲透到音樂教學中。比如,孩子們每聽完一首歌曲后,教師要鼓勵他們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感受說出來,為語言的發展提供機會,滿足兒童善于表現的心理,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在音樂教學中,也要處理好語言與音樂的關系,比如,學習歌曲《小樹葉》時,可以組織語言活動,教師扮演秋風,學生就是一片一片的小樹葉,秋風一吹,小樹葉到處飄散。這時候,教師可問問同學們:“小樹葉離開媽媽后,會飄到哪里去呢?”孩子們也都興趣盎然,暢所欲言。這個活動能讓他們在學到歌曲的同時,去感受學習的樂趣,進而收獲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也就是說,小學音樂教育是一種以音樂為手段來進行的人的基本素質教育。在小學中實施良好的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的音樂發展以及全面發展都有較大的積極影響。讓小學生都能愛上音樂,在音樂中有所感悟,這是每一位音樂教師所追求的。在素質教育不短深入發展的當下,教師更應該多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成為有思想和品位的教師,讓每一個耗子都擁有扎實的音樂基礎。音樂對培養學生的智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讓孩子們在音樂的體驗中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孩子們也會把童真表現在音樂里,讓音樂更有魅力!
參考文獻:
[1]王海靜.我國學前教育評價研究的現狀與啟示[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1).
[2]孫立艷.審美教育:幼兒音樂教學的核心追求[J].吉林教育.2014(10).
[3]李秀枝.音樂為幼兒早期教育插上夢想的翅膀:談幼兒音樂教育的策略[J].學周刊,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