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寶
摘要: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各方面工作的開展都要與這一新時代的要求相適應,工會工作也不例外。新時期,工會工作的開展能夠切實保障員工權益,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當然,新時期工會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工會的尷尬地位、工作內容不夠充實以及工作方法沒有及時更新等。為了充分地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新時期我們要對癥下藥,全面地增強工會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關鍵詞:新時期;工會工作;以人為本;互聯網+
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一次重要的會議,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這次大會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在新的時期,仍然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際上,在新時期,各項工作的開展都要有新氣象、新面貌,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工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工會工作人員要充分地認識新時期工會工作對于員工個人發展和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又要對新時期工會工作面臨的挑戰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以此為基礎,對癥下藥地采取措施,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主動充實工會工作內容、更新工會工作方法等,全面地提升工會工作成效。
一、新時期工會工作的重要性
(一)切實保障員工權益
工會本身服務的就是職工,對職工的服務應該涵蓋全部職工,對職工的服務還要涵蓋職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1]新時期我們提出的一系列的發展任務,也有相應的指標來進行衡量。其中,更好的保障和維護職工的權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事實上,工會是具體的保障職工權益的方式。比如,職工在單位的經濟權益、發展權益、休息權益等各種權益,都離開工會組織的有效運作。工會緊密聯系著廣大的職工,了解職工各方面的情況,當職工與企業之間產生經濟沖突時,當員工想實現更全面的發展時,都需要工會的鼎力相助。甚至,職工歸屬感的形成也離不開工會的作用。
(二)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新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期,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時期。小康社會的建成等離不開企業發展的支撐,而企業的發展又以優秀的員工隊伍為保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市場競爭,那么,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出重圍呢?答案是靠人才。只有企業擁有了足夠數量和質量的人才時,其發展才能有保障。為此,企業要能夠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培養人。這就離不開工會的支持,工會工作的開展實際上是在企業和員工之間架起了一個溝通的橋梁,借助于這個橋梁,雙方能夠良性的溝通,員工能夠充分地進行利益表達,企業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員工的需要,雙方形成共識,共同為企業發展而努力。
二、新時期工會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工會地位尷尬 工作被動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群團組織要承擔起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那么,工會工作就要具有主動性,無論是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還是在保障員工經濟權益、個人發展方面。但在當下,一些工會存在著工作被動的問題,工會組織結構松散,人員工作不得力,導致工會地位尷尬。在國有企事業單位情況還較為理想,工會各方面工作的開展比較有保障。但是,在其他性質的單位里邊,工會地位就不夠牢固,一些員工質疑工會的成效甚至是質疑工會存在的必要。這里邊除了員工個人認識上的問題之外,工會組織作用發揮的有效程度也是導致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
(二)工會工作內容待擴充
新時期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之二是內容有待擴充。工會工作要緊緊圍繞著維護和保障員工權益展開,要引導著員工聽黨話、跟黨走,當然,最終還是要保障員工權益的。員工的權益是方方面面的,保障員工能夠正常領取薪酬、員工在遭遇工傷時能夠獲得保障、舉辦文體活動以豐富員工生活、幫助員工更好地實現個人成長和發展等,這些都屬于工會工作的內容。但是,現實中一些單位的工會組織將工作內容限定在過節發福利、每年舉行幾次跳繩或拔河等活動上。這些活動本身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卻不是工會工作的唯一內容,更不是工會工作的重點所在。因此,工會工作首先就需要搞清楚工作的重點何在,而不能僅僅關注一些簡單的文體活動,而不能全面地保障員工權益。
(三)工會工作方法更新不及時
新時期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之三是工作方法更新不及時。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講究工作方法,方法得當則事半功倍,否則,則會事倍功半、效果不佳。工會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而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同時,還要與企業進行溝通,通過自己的工作溝通企業和員工,那么,工會工作的開展就更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比如,借助于新媒體,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等。新媒體的優勢在于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的內容與形式更趨于多元化,拓展了傳播方式等。[2]但是,現在還有很大一部分工會習慣于原來的工作方式,比如開大會、讀稿子等。這些活動如果借助于互聯網開展效果更快,也更受員工歡迎。但是,傳統的工作方式實際上限制了工會工作的成效。
三、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推進策略
(一)堅持以人為本理念
新時期,企業要與員工共同成長和進步。工會要緊緊圍繞著更好地服務于員工展開的,那么,工會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切實了解廣大員工的需求。[3]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那么,員工也會有不同的需求,工會就要密切關注員工的需求。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切實站在員工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走進員工,與員工進行密切接觸,從而舉辦有針對性的活動來滿足員工需求。
(二)積極主動充實工會工作內容
新時期工會還要積極主動地充實工會工作內容。工會工作內容理應是豐富的,比如要對員工進行勞動保護,要搭建業務競技平臺,要搭建學習教育平臺以及信息溝通平臺等。勞動保護是最基本的內容,要為員工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能夠在這個環境當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此外,工會還要服務于員工更好的成長和發展,這需要技能的提升,那么,工會就需要通過競技平臺搭建來促進良性競爭、團隊合作、團隊學習,要通過教育平臺的搭建來促進員工學習、打造學習型員工、學習型企業。當然,還要有信息平臺的搭建,這個平臺是促進交流和溝通的一個重要方式。工會工作的內容不是限定的,要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成長而不斷地進行補充和完善,跟上企業發展和員工進步的步伐。
(三)借助“互聯網+” 更新工作方法
黨中央曾要求工會要走在群團改革創新的前列,那么,新方法的引進就是自然而然的了。[4]在一些傳統活動中,有的員工因為空間限制不能及時參加,從而影響了工會工作成效。這個問題就可以借助于“互聯網+”進行解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在這一時代,一方面是信息極大的豐富化,另一方面則是信息傳遞的方式發生變化。借助于“互聯網+”,那么,工會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的方式開展工作,節約了時間和場地。工會還可以通過網絡傳遞一些有效的資源,比如上傳一些有關職業生涯發展的、有關員工心理健康的、有關員工權益保障的等資料到網上學習園地,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四、結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是我們新的歷史定位,也是我們前進的指引和方向,各行各業都要行動起來。對于工會來說,工作工作人員要對工會性質有充分的認識,對工作目標有清晰的定位,并且能夠探索和創新工會履責手段是最基本的。[5]厘清了這幾個基本問題,才能夠充分地認識工會工作的重要性,認清當前工會工作面臨的挑戰,并找到工會工作的出路。當然,工會工作的改進是永無止境的,企業在發展,員工需求在變化,工會工作人員也要主動地學習、不斷地嘗試,全面提升工會工作成效,更好地服務于員工的成長和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鵬.工會工作應樹立五種理念和四項思維[J].工會信息,2017(19):34.
[2]呂炎.淺議利用新媒體創新工會工作的機制與方法[J].科技風,2017(3):219.
[3]張曉芳.淺析企業工會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7):194.
[4]辛可艮.工會要走在群團改革創新的前列[J].中國工人,2015(12):16-27.
[5]田俊強.勞動關系治理中的工會意識與“三個一”策略[J].社會治理,2016(5):113-117.
(作者單位: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