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鑫
摘要: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在教材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方式,思維層次,以及教學方法都發生了變化。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是十分重要的。本人承擔了兩屆高中數學循環教學,在教學中有得也有失。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為重點作了如下反思。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中數學;銜接
一、教學內容的銜接
在我剛開始的教學中,有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沒有深刻的挖掘,因此在數學的教學上對學生造成期望過高的失誤,在教學中出現了斷層。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較,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加上學生對基礎知識與技能掌握較差,在講解中卻沒有很好的把握重點和難點的詳細刨析。高中數學的內容更多,更深,更廣,更抽象,尤其抽象概念及性質多,知識的密集,理論性強;立體幾何入門難,學生不容易建立空間概念,空間想象能力差,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有的內容還是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補漏,就畢然會跟不上高中學習的要求。為此我認為教師要利用好初中知識,由淺入深過渡到高中內容。
二、教學方法的銜接
高中學生由于基礎差,對知識的思維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維或者是較低級的經驗型抽象思維階段;以往在教學中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而高一第一學期到第二學期屬于理論型抽象思維,是思維活動的成熟時期,并開始向論辯思維過渡。因此在高中數學中要求學生通過觀察,類比,歸納,分析,綜合來建立嚴密的數學思維。教師要熟悉高中數學教材和課程標準,數學概念和知識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高中數學新授課就可以從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內容,所以經過經驗總結得到如下幾點:
1、應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階段的特點組織教學,促進思維過渡。初中數學教學中,著重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加強推理的訓練,發展形式思維的能力;通過數型結合和解題思路的探索活動,來發展學生思維的預見性。反省性和創造性,以達到為理論型抽象思維的發展準備,打下基礎的目的。至于高中數學教學,要進一步注意到理論觀點對數學思維活動的指導作用,注意從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發展并豐富數學觀點系統,在高二的解析幾何教學中,則應把發展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當作重要的教學目的。所以在銜接階段,要使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思維發展階段相適應。過難,過急是不行的,過易,過慢也是不行的,要設計好教學程序,使教學既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結構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強度和適當的難度。
2、注意加強化歸思維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聯想轉化能力。把一個復雜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熟知的問題加以解決,這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這種方法在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我們知道,立體幾何研究的雖然是空間圖形,但它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平面幾何問題來解決。比如空中平行的轉化策略:證明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空間中垂直的轉化策略:證明線線垂直,線面垂直,線線垂直。另外,空間中的角,距離及幾何體都分別有一些轉化策略。
3、重視知識歸結,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助于思維由簡單向多維發展,形成網絡。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好每個章節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復習中要找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圖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統化,便于記憶及掌握運用。同時對所學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也應進行分類總結,找出其共性和個性,區別與聯系,形成學生的解題思考方法。
三、學習方法的銜接
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刨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學生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重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的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死記硬背,還有些學生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半功倍,受效甚微。高中學習基本采用“自己理性認識——新的理性認識——實踐”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學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勤學好問,上課專心聽講,做筆記,及時的復習鞏固,獨立完成作業書寫規范工整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老師的有效引導下度過這個階段。
2、教給基本方法。怎樣貫徹與思考,怎樣理解與分析,怎樣綜合與應用,是高中教學的難點所在,掌握學習方法是攻破這個難點的措施之一。如文藝討論法,自學指導法,類比推理法,假設法,實驗輔助法,預習——聽課——復習(練習)——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將學與問,學與練,學與思,學與用有效的結合起來。
3、培養自學能力。努力教會學生自學,培養自學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學能力的提高,首先有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高一學生閱讀時,讀不順,讀不細,讀不實,讀不準,所以老師千萬別急,在這個銜接階段,可以編出問題,引導閱讀,如概念敘述與理解,定理,命題的方法與思路。讓學生邊閱讀邊回答,對概念要求會聯系,會舉例;定理要求會分析,會應用;解題要求盡量一題多解,一章結實會用圖表歸納結論和要點,弄清重點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礎知識技能。
實踐表明,在教學中只有把初中高中知識結合在一起,交替補充拓寬數學知識,加強知識,方法,思維的銜接,讓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把數學教學看作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單純的為教好數學而教學是關鍵,愿我們借助數學課程改革的東風,充分利用實施新課程的廣闊舞臺,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為我國的數學教育改革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使自己在數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占據領先位置,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陳昌平.數學教育比較與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