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傳武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結合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滲透數學理念等四種策略以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數學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026-02
高中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基礎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革新教學觀念和思路,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推進了很多年,但是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仍舊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模式比較單一。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處于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對學生采取灌輸式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在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的過程中依然采取題海戰術,過于注重“量”而非“質”。如此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其次,學生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解和灌輸,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出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缺少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機會,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課堂教學的效率比較低。
再次,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和學生的互動與交流,缺少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一些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有限,職業素養需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具體表現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導致課堂教學水平較低。同時,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過于片面,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標準僅僅依靠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樹立自信心。
二、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能夠促使知識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盡快融入課堂。例如,筆者在教學《拋物線》時,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如讓學生欣賞噴泉和彩虹,或者結合一些比較好玩的游戲“憤怒的小鳥”等,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出課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理解起來更透徹。如:已知拋物線 y2=2px(p 是正數),現在過這條拋物線的焦點的直線和拋物線相交于兩點,縱坐標分別是 y1 和 y2,證明 y1y2=-p2。面對這道題,筆者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學習:如果知道拋物線 y2=2px 的焦點弦的兩個端點分別是 A(x1,y1)、B(x2,y2),求解 x1x2 的值該如何解答。通過變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高中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部分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由于每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導致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本,并且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或者因材施教,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同時,全體教師還應當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筆者在教學有關函數的知識內容時,首先引導學生掌握函數的知識內容和要領。在課堂開始前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優化,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不同難度的函數練習題,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練習中有所收獲。針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筆者只需引導其對函數的解析式以及定義域等知識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再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練習,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針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筆者則引導學生對函數的圖象、性質以及變化的規律進行探索和理解,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學習深度。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注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促進了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
(三)結合多媒體技術。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已經得到普遍的應用和推廣,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結合多媒體技術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例如,筆者在教學“等比數列的前 n 項和”時,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形象、清晰的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觀察,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四)在教學中滲透數學理念。在高中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和數學理念的滲透教學,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方向,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最終形成終身學習意識。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注重自身素質和技能的提高,對教材內容進行不斷發掘,發掘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并對學生進行傳遞。在數學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發展。另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握滲透數學思想和理念的時機,例如,筆者在教學《雙曲線》時,利用了數學歷史和雙曲線中的美感進行教學,并引導學生進行探索,體驗數學中蘊含的美感和奧妙。不僅有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開展有效的課堂對話,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深入了解學生,促進師生之間關系的和諧以及師生之間的協作和默契。例如,筆者在教學《三角函數》時,針對三角函數的特征以及性質等內容的學習,筆者設計了課堂小游戲,和學生在游戲中共同學習,在卡片上寫上三角函數的題目,讓學生通過抽取卡片進行內容的學習。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革新教學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家晶.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6(25)
[2]曹 莉.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4)
[3]楊芳芳.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
(責編 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