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讓學
摘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能力是學生最主要掌握的技能,數學教學模式是否具有高效性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數學的教學質量決定了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具有刻板、枯燥無味的特點,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游戲化模式由于具有靈活多變、豐富多彩的特點,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受到了學生和老師的熱烈歡迎。而本文探討了游戲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當下,引導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對提高教學成果發揮了很大作用。從教學實踐反饋的信息來看,在數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類情況:滿心期待學生有所表現,而學生卻東拉西扯,答題過程不盡理想。此時,就要求數學老師進行有效引導,通過總結分析,讓學生養成較好的習慣。
一、優化問題情境,改善學習能力
開始決定了能否成功,所以課堂開始非常重要。為了上好每堂課,老師就必須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從源頭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與熱情,這也是優化學習過程的途徑與方式。問題情境的創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它也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途徑。利用問題情境,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避免課堂開小差的情況。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必須結合學生的認知過程與生活經驗,根據所要教學的相關內容,編制有效的問題情境,以此提高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比較分數大小時,數學老師可以利用有趣、生動的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呈現問題情境。教學開始時,為學生講述八戒分西瓜的詳細過程,西天取經的路途中,大師兄說現在有1個西瓜,我們4個人分,4個人分別吃西瓜的1/3、1/5、1/7/1/9,到底怎樣分呢?此時八戒發話了,我的飯量最大,吃1/9,師傅吃1/7,師弟吃1/5,大師兄吃1/3,聽完八戒的話,大家都笑了,利用該故事,幫助學生提高想象力與學習興趣,以提高求知興趣,引領學生主動投入到知識探索中。當學生想知道分數關系時,數學老師再引入新知識。
二、改變學習模式,引領學生自主探索
從小學生的角度來看:年齡小、缺少自控力,要讓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非常困難。對此,數學老師必須實時引導,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掌握思維方式,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概括、綜合分析、比較歸納與抽象能力,從而更好的掌握學習方式,讓其成為學習主人。
首先,幫助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兒童思維是外部活動內化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不斷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直觀操作,引領學生學習抽象思維。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操作中提高感性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保障課堂教學質量。
其次,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與平臺。在小學數學教學期間,老師要鼓勵學生質疑,通過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思索,最后由老師指導學生解答,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主動性,也是改善學習積極性的過程。對此,在現代數學教學中,老師應充分運用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拓展思路,讓學生多質疑、多思索。
最后,為學生提供表達個性的機會。不同的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他們有各自的思路、愛好與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展現學生個性。如:在學習幾分之幾時,讓學生分成小組,同時選擇一張紙片,將其分成多份,在其中的幾份中涂上顏色,用分數表述涂色區域。鼓勵學生自身用分數表述涂色區域,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時機。而涂色區域并未限制,這樣也就為學生留出了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這類教學形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求知欲,還能為其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間,以此拓展個性與思維空間。
另外,還可以通過合作小組的方式教學。合作學習屬于網絡式、多層次、立體型的課堂思維,師生屬于縱向的信息反饋,利用合作學習,能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例如:在計算長方形面積時,可以讓學生分組,利用小組形式學習,先在一個長方形紙張上擺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多種擺法中,得到長方形的計算公式。在這種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帶領學生思索,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提高動手能力與創造意識的過程。
三、重視并利用錯誤,提高理解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小學生所犯的錯誤也是教學資源,通過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以達到強化思維與知識點的目的,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方式。因此,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必須充分利用學習錯誤與缺點,引領學生有效學習,以不斷增強學習成果。如:在學習三角形時,數學老師給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的結論,但回答問題時還有學生給出錯誤答案,甚至說成100°。對于這類情況,老師不能直接說學生是錯誤的,而是讓學生結合這些問題查閱知識點,更正錯誤,加深印象,這樣學生就能記住這類問題。當學生出現認識偏差、理解錯誤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以達到增強理解力與思路的效果。
教育的技巧不是預見一切細節,而是結合具體情形,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進行變動。在課堂教學中,偶爾老師也會出現失誤,若能巧妙應變,不僅能幫助學生發散思維,還能創造別樣的精彩課堂。某老師在學習長方形周長時設計了這樣的題型:李大爺在自家墻邊圍了一個寬5米、長8米的長方形雞圈,問需要多長的籬笆,因為抄寫的遺漏,將一面靠墻這個重要條件弄丟了,對于這個意外,該老師靈活、機智的處理了該問題,最后也得到了出彩的課堂。當老師出示題目后,學生就列出了8×2+5×2=26米與(8+5)×2=26米,此時老師看見題目才發現少了關鍵條件,說李大爺預備的籬笆長度不夠26米,學生陷入了沉思,經過討論給出了五種方案,同時也為教學帶來了一場意外的收獲。
四、結語
學好數學的方法是引領學生再創造,在教學中濃縮教學,引領學生主動探索,從探索中完成教學目標與任務,同時實時引導、點撥,避免目標游離、學而無貨等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習興趣與主動性,以達到改善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艷,張玲云,范素花,等.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8):151-152.
[2] 張霞.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新課程:教師,2012,(10):48-49.
[3] 王愛玲.有效引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2,(82):86-86.
[4] 喻愛珍.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及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126-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