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銳
[摘要]如今,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越來越深入,我國各行各業對從業人才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高職院校要提高公共英語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英語能力并不盡如人意,與社會要求相差甚遠。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著眼點,加強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本文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分析,意在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職業能力
一、引言
進入新世紀之后,社會各領域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國家對職業教育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得職業教育的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層次。一直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都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不斷采取措施加強教育改革與發展,旨在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輸入合格的人才。
如今,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越來越深入,我國各行各業對從業人才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高職院校要提高公共英語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英語能力并不盡如人意,與社會要求相差甚遠。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著眼點,加強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本文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分析,意在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雖然高職院校在公共英語教學方面做了一番探索,但是從深層次角度而言,依舊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生源質量差,學生學習動機弱
這些年來,高職院校一直堅持擴招,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生源質量越來越差。現階段,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職高或中專。與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這些高職生的英語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學習動機不夠強烈,甚至存在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進而破罐子破摔,不用心學習。還有不少高職生已經習慣了應試教育,對教師有強烈的依賴心理,他們沒有自主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甚少進行主動思考,這些情況都導致當前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
(二)教學模式落后,應試教育影響深
雖然高職院校旨在培養職業型人才,但是公共英語教學仍舊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舊采取“滿堂灌”、“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英語過級率依舊是衡量和判斷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的主要標準。為了提升過級率,高職院校從學生剛入校起,就對他們進行A、B級考試訓練,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應試訓練,久而久之就嚴重挫傷高職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對英語教學產生抵觸情緒。由于公共英語教學的應試色彩比較嚴重,導致教學內容與社會企業的現實要求相去甚遠,進而導致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難以滿足社會企業的需求,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公共英語師資力量不足,難以滿足教學需求
如今,高職院校大多數公共英語教師畢業于普通高校的英語語言文學類專業,他們的英語語言基礎非常扎實,但是缺少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知識結構不夠全面,對教學內容缺乏足夠的深入了解,在教學過程中難以與學生所學的專業進行無縫銜接,進而無法實現公共英語教學為學生專業服務的宗旨。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也是滿足于將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希望能提升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適應能力。由于高職院校極度匱乏雙師型的公共英語教師,所以教學只能停留在教材內容中,難以帶領學生深入工作崗位,公共英語教學也無法發揮應有的指導意義。
三、基于職業能力培養改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對策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技能型勞動者,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宗旨,公共英語教學也應該適應這種情況,加強教學模式改革。具體而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觀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高職院校的課程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強調學科的普適性轉變為專業能力的培養,由此一來,職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就成了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根本宗旨。從目前來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能力,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以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為支撐,吸收國內外優秀的教學經驗,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觀,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改革。
(二)明確培養實用性英語人才的教學目標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定位一直不是很清晰,僅僅是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出臺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來定位教學目標,《基本要求》指出,高職英語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根據學科系統性模式來培養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已經難以滿足社會企業單位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高職教育著眼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設置必須從社會企業的工作需求出發,凸顯職業能力培養。毋庸置疑,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不能僅僅停留于讓學生通過等級考試,還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從職業崗位群出發,對各專業學生畢業后可能涉獵的工作崗位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學生所從事的職業崗位可能需要哪些英語技能,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這樣可以為學生日后踏上工作崗位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基于工作過程構建項目化教學模式
從本質上而言,高職教育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的目標就是使學生能獲得從事某一職業崗位所必需的能力,讓學生能在工作崗位上游刃有余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可以為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注入新的思路。
項目化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模式中教師過于注重英語基礎知識傳授,學生被動地聽的弊端,使學生通過“做中學”的方式,將英語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英語應用能力。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具體的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崗位職業要求組織具體的教學內容,要將職業崗位知識融入于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圍繞職業中可能應用到的英語知識進行合作分析,或者直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準職業人”的身份應用英語知識,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習慣應用英語進行溝通與交流,挖掘他們潛在的英語學習能力,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境界。筆者建議,教師可以按照不同行業、不同職業所擁有的職場英語交際中的共性,以工作流程為主線,將具體的教學內容分解為若干個項目,引導學生一一完成。
(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要想提高公共英語教學質量,高職院校必須打造一支質量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使公共英語教師既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也具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第一,高職院校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將引進與培育有機結合,拓寬“雙師型”英語教師的來源渠道;第二,為本校現有的英語教師提供教育培訓機會,使他們接觸最先進的教育理論,提高教育技能,充實知識體系;第三,高職院校要支持公共英語教師主動走進企業進行見習或頂崗實踐,提升教師的實踐技能;第四,高職院校要構建行之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將教師的實踐業績與工資相掛鉤,調動教師主動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的主動性。另外,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自己也要更新教學思想,多學習、多積累,向專業教師學習,走進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深入了解企業對英語人才提出的要求,并以此為依據調整教學思路,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在新時期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要與時俱進,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著眼點,樹立正確的課程觀與教學觀,為學生日后順利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奠定扎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章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