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學蘭
【摘要】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普西曾經深刻地指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間的分水嶺。"由此可見,創新在個人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被提上日程。小學生在初步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時,正是形成語文素養的關鍵時刻,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師應該大膽創新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創新教學 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36-01
盡管在改革方案的指導下,教學理念有所更新,教學觀念有所改變,課堂教學面貌正在逐步發生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課堂教學仍舊存在諸多弊端: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師急于應付完成教學任務,滿堂灌現象過于嚴重;課堂教學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較少,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課堂探究缺乏實效性,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以及語文能力的提高。通過開展創新教學,在提高學生主動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學的意義
1.拓寬學生思維空間,激發學生想象力。
不論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還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創新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創新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想象力。學生可以在想象力的驅動下進行知識的探究與掌握。其次,創新教學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多層次分析問題習慣的養成,促使學生擺脫固定思維以及現有知識的束縛,從而能夠提出更加鮮明而有力的觀點。
2.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身處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深信“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一恒古不變的真理,注重課堂教學的完整性,而忽視了其實效性。單一死板的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通過創新教學,增設趣味性教學環節,有利于引領學生從傳統的思維習慣中解脫出來,促使他們敢于表達自己不同觀點,并能夠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突破思維定式,培養其創新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學的策略
1.留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時間,鼓勵創新性問題的提出
所謂“創新思維”,是指由學生個人通過對知識的思考,在不斷解決疑惑中真正掌握知識,做到學以致用。為此,自主學習在學生求學生涯中顯得格外重要。教師應該通過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與技巧,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在課堂上能夠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與思考的時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個人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比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來對文章產生初步的了解。如,給出學生幾個有關該課題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時有所著重點:“文章交代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哪些基本信息,地理位置,成因分析,人文環境,以及文章的寫作線索,寫作技巧;有關對其風景的描繪,文章提到了幾處,并進行標注,這些景物特征表現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哪些地理面貌;如果你有機會游覽,你最感興趣的是哪處景點,為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此同時,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創造性的問題,如:“雅魯藏布大峽谷名字的由來”,對于學生的問題,教師要認真對待,讓學生得到充分認可,這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前提。
2.組織學生開展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創新教學自然要符合學生的情感需求,教師在該環節中需要發揮引導作用。通過組織學生策劃開展創新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結語: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并鼓勵學生提出創新性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發散性思維;組織策劃創新活動,提高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合理的教學引導,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因材施教,打造創新、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黃博.關于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思考[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6(02)
[2]張志云,李方立.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課堂[J]. 讀書文摘. 2015(22)
[3]李洪國.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創新思考[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