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嵐林
摘要:高專聲樂分層教學屬于教法創新,教師要有整體把握意識,在不分班情況下,讓不同群體學生獲得相同的學習進步,這是分層教學的基本追求。創新教學情境設計、借助多種媒體展開助學、升級合作學習形式、創優訓練和評價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機會,以提升其聲樂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專;聲樂;分層教學
高專聲樂引入分層教學模式,符合實際學情需要,因為高專學生聲樂基礎存在較大差異,對聲樂的悟性和理解也呈現個性化,如果教師依然采用“大一統”式教學,對所有學生都一樣要求,勢必造成多種不適應。學優生得不到拔高,學困生陷入學習困惑,課堂教學難言高效。展開分層教學時,教師給不同群體學生講解不同內容、布設不同任務、提出不同要求,學生各取所需,極大提升教學覆蓋面,對學生聲樂個性成長必將產生重要助推作用。
一、考慮不同群體,創設聲樂分層教學情境
學生聲樂基礎存在較大差異,這是最為普遍的現象。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正視學生個體差異這個現實,為不同學生群體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對全面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具有特殊意義。首先,要做好學情調查。教師要利用觀察、測試等手段,對學生聲樂基礎進行科學評估,如果有必要,還需要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了解學生學習主觀需求和審美價值取向。其次,要做好聲樂教學設計。教師綜合分析教情和學情信息,針對不同群體展開教學設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訓練和教學評價等指標進行科學篩選,以提升教學設計適合度。
分層教學體現在多個層面之上,分組教學是其中之一。在分組時,教師給出科學的引導,讓學力差不多的學生組合成一個學習團隊,便于學生展開交互活動,也為分層教學引導提供了便利條件。分層教學實施后,學生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都大大提升,以前空閑的琴房開始熱鬧起來,甚至出現了排隊現象。教師針對學生個性需求給出個別指導,對其訓練展開個性設計,學生學習聲樂變成了自覺行動,這便是分層教學帶來的可喜變化。教學情境創設方法眾多,教學需要做好科學選擇,以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個性需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教師生動講解、示范演唱、多媒體展示經典作品和學生演繹作品等,都可以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如鑒賞《牧羊姑娘》這首歌曲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片段,讓學生有豐富的直觀感知,然后給不同小組布設不同學習任務:對歌曲旋律、音調、演唱技巧、情感等內容展開分析解讀;欣賞歌曲,熟悉旋律、節奏,并能夠現場演唱;小組展開演繹活動,對歌曲進行演唱伴奏展示。學生快速行動起來,課堂學習氣氛漸濃。
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時,利用多媒體直觀展示,給學生以豐富的視覺聽覺沖擊,課堂教學氣氛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興趣大增。特別是發動學生開展分組學習活動,體現了分層教學意識。學習任務分為幾個等次,體現學習難度坡度性,也給不同學生學習提供良好展示平臺,學生參與學習熱情較高。
二、運用多種媒體,優化聲樂分層教學手段
多媒體、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早已進入高專音樂課堂教學,在分層教學實施時,教師要科學運用多種媒介手段,對課堂教法展開優化處理,對學生學法進行升級引導,以提升聲樂教學效率。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專聲樂教學也是如此,教師要注意整合優化教法體系,為分層教學提供重要技術支持。教師示范演唱和演奏、多媒體展示經典視頻、教師講述音樂故事、學生展開課堂演繹等,都為分層教學提供豐富教法選擇,也為學生學習創設適宜情境,以成功激活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高專學生聲樂基礎呈現差異性,其學習審美也有個性化特征,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須要關注學生興趣呈現方式。在多媒體應用時,教師要注意提升其覆蓋性和關照度。如中國民歌欣賞,有學生喜歡北方高亢的民歌,也有學生喜歡江南婉轉型民歌,在多媒體播放課件時,教師兼顧學生不同興趣愛好,分別展示了南方民歌《想親娘》和北方民歌《五哥放羊》,并發動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兩首民歌展開個性對比,從中體會其內涵的差異性:南北民歌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藝術角度分析,南北民歌表現手法的差異性;給出創新性理解,從南北民歌情感、旋律、節奏等角度展開深度解析。三個角度任選一個展開學習探究。學生拿到任務后,迅速進入學習角色,展開個性探究。成果展示時,各個小組表現都比較出色。有學生認為,南方民歌旋律舒緩,情感表達委婉含蓄,帶有強烈抒情意味;北方民歌旋律音調高亢有力,與北方人粗獷性格相吻合,民歌情感抒發直接。也有學生說,南北民歌屬于地域文化產品,與各自文化底蘊密切關聯,民歌風格體現南北文化差異性。
學生分組討論時自由選擇話題,這是比較隱性的分層教學。不同學習小組學力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其學習訴求呈現個性化特征,教師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任務,不僅為了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也是分層教學意識的具體體現。
三、升級合作學習,提升聲樂分層教學品質
高專聲樂分層教學實施時,須要借助一些科學分組體現分層教學意識,教師不妨采用同質分組形式,將相同學力學生組建一個學習團體,并給不同團體設計不同學習訓練內容,發動學生展開集體討論學習,其適合度都會大大提升。在教學要求設計時,教師也要體現分層意識,給學優生以更高要求,適當降低學困生學習難度,也能夠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合作學習中的互動分為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兩種基本形式,教師作為互動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須要給出更多技術性指導,以提升分層教學有效性。
高專《聲樂》課程強化學生歌唱和彈唱能力培養,要求學生能夠進行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相互融合,在具體教學引導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合作學習形式的靈活運用,給學生提供多種展示舞臺,以提升聲樂綜合素質。如一些經典的流行歌曲,如果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多重唱法創編性匯演活動,學生參與熱情一定會更為高漲。課堂展示時,學生表現各異,可謂是精彩紛呈,將課堂學習推向高潮。有學習小組將《常回家看看》改編成流行、美聲、通俗等多種唱法的輪唱歌曲,演唱開始,學生各顯神通,將不同風格融入到歌曲之中,聽起來是別有風味,給人帶來一定心理觸動。也有小組將《唱臉譜》改編成戲曲聯唱形式,用各種地方戲曲唱腔對歌曲進行創新設計,也收到不錯的展示效果。教師對學生個性表現給出了不同評價,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主動力,課堂呈現健康發展態勢。
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歌曲改編活動,這不僅是一種展示式學習,還是一種創新實踐體驗,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多種歌唱技巧方法。學生通過參與集體創編活動,還有效提升了團隊合作精神,促進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團隊演繹活動中,學生利用個人長處參與演繹展示,這是分層教學設計的結果呈現,不同群體學生有了發揮個性長處的機會,對培養其音樂專長有特別促進作用。
四、創優訓練評價,拓展聲樂分層教學域度
創優聲樂課堂訓練和評價,這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訓練內容選擇設計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群體學生學力實際展開,可以分組展開訓練,也可以給出訓練選項,讓學生自由選擇訓練內容。在訓練要求設計時,教師要注意難度呈現梯度性,以提升教學針對性。課堂評價是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打破傳統結論性評價模式,引入過程性評價機制,優化課堂評價設計,以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在課堂評價語言設計時,教師要注意專業性,讓學生知道問題所在。
學生聲樂訓練形式眾多,教師要有創新意識,拓寬學生訓練維度,延伸課堂長度,利用多種課外訓練機會,對學生進行個性教育,體現分層教學的基本要求。翻轉課堂已經成功運用于多種課堂教學,教師利用微視頻形式展開個性指導,學生利用手機接收觀看微視頻,展開隨時隨地的學習體驗活動。翻轉課堂不僅體現在信息傳遞快捷方面,更重要的是為分層引導創造良機,教師利用網絡信息平臺,與學生展開多重互動交流,為學生展開個性評價,對促進不同群體學生課外學習成長提供重要條件。如《巴赫初級鋼琴曲集》中的許多練習曲,其學習難度不一,教師為不同群體學生制作翻轉課堂微視頻,并給學生提出個性要求和一些技巧性指導。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學習活動順利展開。在學生集體展示時,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圓滿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為獲得更為全面的學習信息,教師組織學生對各自表現展開自評、互評活動,利用反饋機會掌握學情,為后面的教學設計提供重要參數。
教師利用翻轉課堂展開課外引導學習,給學生創設更為適宜的學習環境,收到較好的教學引導效果。現在高專學生有條件隨時上網,教師抓住有利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學習機會,符合現代音樂教學規律。實踐證明,教師多元發動,對學生形成了多重教育激勵,其教學效果更為顯著。高專聲樂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教師單憑課堂有限時間是難以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只有拓展課堂訓練長度,為學生創設更為豐富的學習機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聲樂素質。
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展現,教師在具體操作時,需要關照不同群體學生學習實際,采用多種媒體手段,優化聲樂分層教學環境,利用多重合作學習形式,拓展聲樂訓練維度,升級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以全面塑造學生學習品質。分層教學不是分班教學,而是科學運用教法,最大限度提升大多數學生聲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潔.高專聲樂分層教學及其初步成效[J].藝術教育,2010,(08).
[2]高敏.高專音樂分層教學探究[J].文教資料,2010,(11).
[3]萬媛媛.“多元文化”視野下高專層次音樂教改探索[J].黃河之聲,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