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志
【摘 要】由于當今高中采用平行分班方法,所以同一班里的學生數學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高中的數學課堂上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本人通過對分層教學的意義的闡述,提出了高中數學課堂內分層教學的措施以及分層方式,為當今的高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提供實施方案。
【關鍵詞】高中數學 分層教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15
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由美國教育學家率先提出,這一方法是為了彌補班級統一授課時的授課進度難以適應每個學生而提出的,這一教學方法的實施是一次重大的教學方式改革。美國的教育學家認為,不同的學生學習成績有高有低,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不夠,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條件和合理幫助。如果成績較低的學生能夠獲得充足的學習時間、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個別指導,那么他們將可以完全掌握所學的內容,并提高成績。
分層教學的目的就是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要求,為每個學生都提供適合的條件,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和個性。從大的方面來看,這一方式可以使教育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和發展。
一、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意義
研究表明,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對于不同的科目心理發展是不均衡的。在數學這一學科中,不同的學生體現出不同的學習能力,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以及態度都不盡相同。因此,在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就會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統一的教學進度必然會有損教學效果,這種看似公平的教學方法顯然造成了很多的不公平。如果老師在教學中無法認識到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就無法對學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因而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更打擊了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科目時的自信心。因此,高中課堂開展分層教學的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在數學教學中產生的矛盾。
二、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
(一)學生分層
學生分層是分層教學的基礎,作為分層教學方式落實的第一個環節,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分層不但要根據學生情況準確分層,還有考慮到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可以利用多次難易程度不同的考試成績作為分組的主要依據,并將學生的學習態度、數學水平和交流能力作為輔助考慮的因素,通過綜合的分析和嚴謹的考量,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例如,教師通過日常課堂與學生們的接觸,對班級里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將班級里學生分為A、B、C三層,比例為1:3:1,分別代表基礎較好的學生、中等水平的學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練習題和課后作業,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實施分層教學
1.分層設置目標。
在學生分層工作做好之后,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高中數學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分析教學內容以及結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制定出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分層目標,將教學內容的各個環節加以解釋,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知識并充分掌握,體現出逐層遞進的分層體系。例如,在教學過程中,C層次的學生只要就掌握基礎概念與知識、理解相關的概念以及進行簡單初級的應用即可;B層次的學生,則需要對所學知識深刻的掌握,并進行綜合的應用;而A層次的學生則需要對知識進行更加復雜的綜合應用,并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與聯想。使所有學生都能適配對應的教學方法,從而能得到更為均衡全面的發展。
2.課前分層備課。
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分層教學的方法往往更加復雜,對教師備課的要求也更加的高,教師往往需要對班內不同層級的學生準備不同層級的學習目標,練習與作業。在備課階段,教師需要將學習目標分為幾個有層次的連貫的、難度逐漸增加分目標,并在課堂上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要求。在備課時往往要更加精細的進行教學設計,在講解重難點是也要精簡語言,既要滿足較低層次學生的理解范圍,又要滿足較高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堂上也可以通過提問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根據題目難度的不同,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爭取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3.課堂分層授課。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按知識點的不同難度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合理的的學習目標,并且不同層次之間的落差不應該太大。教師通過理解并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地教給學生數學知識,使各個學生的數學水平都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B層次學生的能力為基準,設置合理的教學的速度,幫助B層次學生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多加練習,逐步提高數學水平;同時,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C層次學生的接受程度,通過提問等方式驗證C層次學生是否掌握大部分所學知識,并對他們進行恰當的輔導;而對于A層次學生,教師應該注重開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拓寬他們的思路與眼界,加深討論的話題的范圍和難度,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樣的分層教學,可以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達到滿意的數學教學成果。
4.分層布置作業。
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和復習已學過的知識,而在分層教學過程中,分層布置作業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水平差異為學生設計分層習題。因為數學教學離不開習題的訓練,因此,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應該進行一定數量的習題訓練。對于C層次的學生來說,作業可以從基礎出發,并且題量不應太大,十分鐘至二十分鐘內完即可,對于B層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作業應該進行中等難度習題的訓練。教師應該通過布置分層作業,保證學生向各自更進一步的目標進步,保證全體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一層次學生只要求完成基礎題,而中層次學生需要完成常規題目,高層次的學生就需要完成更加有難度的延伸拓展題目。這可以為學生樹立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分層推進,分類指導,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內在需求,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發展。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利用這一高效的教學方式,為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發展和提升學生數學水平做出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