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為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則需要老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本文通過具體分析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策略,旨在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思維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89-01
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是每一位小學數學老師都需要重視的課題。只有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深入數的世界,感受數的精彩。
1 施以合理課前引導,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奠定基礎
眾所周知,獲取有限的數學知識并非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所在,其主要是將這些知識轉化為一種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依賴教師獨立地獲取知識、探究解決方法的能力又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為此,我們需逐漸引導學生獲得這種能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要求學生在正式開始學習前展開預習,在將新知識真正引入進來之前給予學生適當指導,使他們在預習時就試著去想象教師的教學方法,以便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針對“表內乘法”的預習指導,教師可將乘法由加法轉變而來的概念告知學生,所以這一知識點的學習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使之心理負擔減輕。之后再把“嘗試理清乘號前后因數分別代表的含義”、“熟悉乘法口訣表”等一預習重點給于學生,讓學生根據這種思路展開預習,以對其科學的自學能力予以培養。若教師只是籠統地將學生需要預習的內容布置給他們,而未將具體的預習任務給出來,缺乏相應指導,則學生一般都不會對教材有深入的了解,預期的目標往往難以實現,制約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實行預習計劃的過程中應與學生一起進行預習,讓學生將知識要點標記出來,并將不理解的地方備注下來,要求學生多問“為什么”,使之成為一種習慣。長時間下去,學生自然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 提高學生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分析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每一個數學信息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與處理,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從眾多數學信息中提取對自身有用的信息。同時還可以讓其他學生認真仔細的傾聽其他同學發現的相關信息,讓其他同學對這些數學信息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然后在指導學生如何利用這些有效的信息來解決數學問題,強化學生的分析思維。因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信息的能力是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方法與策略最為關節的一個環節。小學生在第一次接觸數學新問題時,部分小學生已經具有將問題與舊知識(舊問題)聯系起來的能力,一般會將已經學習過的問題提出來。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這一點,而不是否定學生的看法,應該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可以采用板書的形式將數學問題的重點信息一一列出來。例如:在教學“求平均數”相關知識時,要求學生從情境圖中提出數學問題的個人看法,比比看哪一位同學收集的信息最多,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收集,然后讓學生選出一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信息的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強化學生的分析思維。
準備題: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中,二年級學生一共種植了38棵樹,三年級學生一共種植樹的數量是二年級的2倍,請問二年級與三年級學生一共種植了多少棵樹?
新問題:小學二年級學生一共種植樹38棵,三年級學生種植樹的數量是二年級的2倍,而四年級種植樹的數量比二年級、三年級的總和少15棵,請問四年級一共種植了多少棵樹?
引導學生對準備題與新問題之間的聯系進行比較,從題目信息上可以得知兩個問題的前提條件是一樣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首先找出兩個問題之間的不同點。學生很快就能夠回答出來,有的學生說:準備題里面的知識都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兩步計算題。還有的學生回答到:新問題比準備題多出了一個條件。也有的學生回答到:兩個數學問題最終解決的問題不一樣。準備題是求二年級、三年級種植樹的綜合。新問題里面是求四年級種植樹的數量。以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能夠對學生進行啟發,同時學生的回答能讓對其他同學進行啟發,從而找到準備題與新問題之間的關鍵因素。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分析思維,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3 布置數學生活作業,有效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生活化數學方式不單單是只指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也是對課后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促進學生知識運用水平提升的強調,教師可借助數學生活作業的布置,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到課后的實踐過程中,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比如,在學習完“統計”知識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統計”的生活化作業,首先對學生愛好進行了解,組織學生將作業主題確定下來,即“愛護眼睛”,讓學生對身邊人的近視情況展開自主調查,諸如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等均在調查之列,并對其近視原因進行調查;其次,結合調查結果,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以簡單明了的統計圖體現調查情況;最后,根據統計圖,提出如何愛護眼睛的具體建議。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扮演扮演朋友的角色,既參與作業過程,也要適時的給予學生指導,幫助他們完成下一作業目標,使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增強,促進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逐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便需要老師合理的將數學知識點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整合起來,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數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 謝艷.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法淺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4):41-41.
[2] 馬同勛.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法淺談[J].科教文匯,2007(19):59-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