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姬
【摘 要】朝鮮族的跨國流動已成為延邊地區及其普遍的現象。朝鮮族父母跨國流動不是單純地為了解決最基本的生計,而是要進一步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特別是以經濟上的寬裕條件保障子女更好的前途,但實際上卻給子女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主要的。學前兒童正處于個人成長的關鍵階段,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目前,朝鮮族留守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造成了很多學前兒童從小嬌生慣養、任性、自我為中心、不能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甚至行為上出現問題。因此,需要家庭、家長以及全社會共同努力來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朝鮮族學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關鍵詞】學前兒童;留守兒童;家庭教育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勞動力跨國流動在整個進程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朝鮮族憑借其天然的地理、歷史文化等優勢,大批以探親、勞務輸出等形式涌向發達國家(主要是韓國)。朝鮮族流出人口中,跨國流動的人數占比57.3%,其中到韓國的人口占到53.2%,已成為延邊地區及其普遍的現象。朝鮮族父母跨國流動不是單純地為了解決最基本的生計,而是要進一步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特別是以經濟上的寬裕條件保障子女更好的前途,但實際上卻給子女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主要的。近30年來朝鮮族社會因父母的跨國流動使其子女失去家庭的庇護,所產生的留守兒童群體規模越來越大。截止2011年6月,延邊州共有留守兒童53471名,其中0~6歲的學前留守兒童占24.13%。學前留守兒童是指0~6歲的幼兒因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工作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由祖父母或親友代行使監護權的兒童。學前留守兒童正處于個人成長的關鍵階段,家庭教育作為啟蒙教育,對幼兒個性的養成、品質的培養和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實施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一定的家庭文化背景下,家長或其他年長者有意識地按照社會發展需要,通過家庭生活實踐,對兒童實施的有助于其社會化形成的教育影響活動。兒童出生之后,面對的第一個世界就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學前兒童發展的角度看, 家庭教育就有無法取代的作用。馬卡連卡曾經說過:“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以前奠定的,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在這之后,教育還要繼續進行,人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歲以前就已綻蕾”。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家庭是一所生活學校、它教孩子學會說話、走路、吃飯等生活技能以及刷牙、洗手、洗澡等衛生習慣,訓練孩子基本的生存能力,養成良好的飲食起居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家庭又是一所科技學校,它可以讓孩子了解春夏秋冬的交替、日月星辰的奧秘,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動手、動口、動腦習慣,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家庭又是一所政治學校,它使孩子學會關心別人,讓孩子經風雨,見世面,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為,陶冶孩子的積極情感,提高孩子社會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家庭又是一所美育學校,它使孩子喜歡畫畫、唱歌、折紙,解放孩子的雙手和大腦,引導孩子感受美,啟發孩子表現美,鼓勵孩子創造美,塑造孩子心靈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保證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保證兒童智商、情商的最大開發;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不斷加速完善兒童的社會化的進程;良好的家庭教育提高了兒童的審美才能。[1]
二、朝鮮族學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朝鮮族留守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教育中存在很多問題。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關愛,但過分的溺愛對孩子是一種傷害。朝鮮族學前留守兒童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不在子女身邊,家庭結構變成了單親監護、隔代監護、親朋監護等。大部分由單親陪伴的留守兒童的父親或母親,總是認為孩子少了許多完整家庭的溫暖、深感對孩子有一定的愧疚心理,對孩子過渡溺愛;由隔代照管的家庭問題更多,有的父母在小孩剛出生不久便出國打工,父母對子女的歉疚往往用物質彌補,老人更是心疼孩子小小年紀父母就不在身邊,認為孩子年齡還小,他們的職責就是管好孩子的吃穿及安全冷暖,以老人特有的溫情對孩子百依百順,只要是孩子的要求他們都會無條件的滿足,甚至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也常常會袒護,結果造成了很多孩子從小嬌生慣養、任性、自我為中心、不能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甚至行為上出現問題。研究者訪談的個案男主人公,5周歲8個月,媽媽在孩子4個月時出國,至今未回國,一直與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在國外的媽媽一直為國內自己的孩子郵寄成長所需的一切奶粉、營養品、洗發液、玩具、衣物等,以此來與外祖父外祖母構筑跨國界的共同撫養責任。近三年來,孩子換了兩家公辦幼兒園和四家在當地屬一流的民辦幼兒園,但幾乎堅持不到4~5個月就要換另一家幼兒園,現在干脆就不上幼兒園了。已經快6周歲的該幼兒喝水需要別人端著杯子、吃飯必須喂、只要他想玩的玩具必須由他獨占玩,游戲中不能有任何對他造成的無意傷害等都成為該幼兒頻曾經頻換幼兒園的理由之一。孩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監護人現在非常擔心孩子能部能適應學校生活。還有一些留守兒童家庭監護人對養育工作很不情愿,而且明顯地感受到孩子父母不在身邊孩子不好管,對孩子教育沒有耐心,對孩子打罵是習以為常的事。這些監護人不便或不愿管孩子,留守孩子也往往找不到歸屬感,有強烈的失落感,孩子家庭教育事實上形同虛無。打罵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打罵教育的背后包含著監護人的無奈和煩心,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三、朝鮮族學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對策
家庭教育是育人的基礎,在人的成長歷程中,家庭教育的影響最大。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解決好朝鮮族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關系到朝鮮族社會的未來,關系到邊疆的安寧,關系到民族的團結。因此,需要家庭、家長以及全社會共同努力來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朝鮮族學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1)積極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與父母或監護人的教育觀念息息相關。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父母有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朝鮮族家長跨國流動是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但并不利于整個家庭的發展,甚至毫不夸張地認為是以孩子的美好前途為代價。朝鮮族歷來都很注重教育,但祖輩們傳統意義上的學前階段育兒觀念已經明顯不適應當代育兒的需要。要教育好孩子,關鍵在于留守家長及其監護人的教育素質,幫助他們樹立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倡導營造學習型家庭,通過學習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特征,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以科學的幼教理念實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沒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端正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作為信息化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家長,對新事物、新階段有一定的了解,與時俱進才能對留守兒童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2)加強父母的責任心人離情感不分離。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的陪伴占絕對主導地位,是任何人、任何機構不可替代的。據心理學的研究,對0~3歲嬰兒來說,安全感的獲取是最關鍵心理發展經驗。延邊地區0~3歲留守兒童主要是以家庭內的教養為主,這時期盡可能固定撫養人積極給予孩子“母愛”,幫助孩子安全的依戀形成,它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和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學齡前教育在孩子個性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這時期家庭教育是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盡量降低母親的“外出率”,因為母親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角色意義,母親通常是孩子早期最有意義的他人,與嬰兒和幼年兒童獲得什么樣的自我形象有影響。不得不選擇外出時確保監護人的有效照管以及能夠保持經常性的聯系,時刻能夠關注孩子的發展動態,給留守兒童心靈上的安慰,彌補他們缺失的親情。
(3)充分發揮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全社會職能。根據教育公平理論,社會各部門應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注和扶持。政府、社區組織、幼兒園等應發揮其職能作用,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構建一個健康的環境。留守兒童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各級政府進一步提高認識、從宏觀政策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制定適合延邊地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制度保障;社區要充分有效的利用社區居民的人才優勢,對家長監護人進行家教觀念、知識的傳授,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發揮所長,為留守兒童構建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幼兒園是學前留守孩子的重要寄托,幼兒園應充分利用其教育資源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教育的作用,承擔留守兒童的更多教育責任。
參考文獻:
[1] 李生蘭.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與活動指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