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開展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本文在解析監獄的罪犯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尋找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實踐不足的前提下,從實施主體、內容、形式以及對象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思考
傳統文化就是通過文明進程演化、匯集成的,反映本民族的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本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和。其內容就是歷代所有的物質上的、制度上的和精神上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等等。具體如儒家學說提出的“仁義禮智信”觀點,其中的“禮”,就是對人們的社會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
傳統文化已經傳承了五千年,早已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所以用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傳統文化教育罪犯,易于罪犯接收,能收到成效。有調查表明,對罪犯進行教育作用最明顯的是傳統文化,此項調查的調查對象不僅是罪犯教育者,還包括罪犯,調查人數達到了400人,所以它的結論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開展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綱要》提出:要對罪犯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使罪犯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禮儀。要對罪犯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罪犯明確人生目的,反思人生教訓,端正人生態度,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失敗與挫折。要對罪犯進行道德修養教育,教育罪犯掌握道德修養的正確方法,從小事做起,敢于自我解剖,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雖然《教育改造罪犯綱要》是針對監獄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制定的,但是同樣適用于社區服刑人員矯正教育工作,因為不論監禁的罪犯還是非監禁的罪犯都是因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而導致犯罪的,而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對罪犯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塑及提升大有裨益。
加之,監禁的罪犯和非監禁的罪犯,在其成長過程中都同樣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把傳統文化作為他們的教育內容,易于他們接受,一樣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有犯罪心理學家指出,犯罪行為與犯罪者的人格有關。罪犯正是因為人格上有缺陷,才導致了犯罪。罪犯人格缺陷是指缺乏責任感、羞恥感、罪惡感等等,而傳統文化中具有仁愛、孝悌、誠信、愛國、克己、慎獨、勤儉、寬厚等這些內容,它們對重塑人格大有裨益,所以,我們應該將傳統文化作為罪犯教育的內容,以促進罪犯人格缺陷的彌補。
二、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的經驗和不足
實際工作中,監獄就在利用傳統文化教育改造罪犯中,大膽嘗試,勇于探索,取得了成績。
(一)監獄利用傳統文化教育罪犯的實踐經驗
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道德文化,傳統道德文化強調“由內而外”和“正己正人”的道德教化。現實中,監獄以傳統道德文化制度、傳統道德文化價值觀念、傳統道德文化輿論環境等要素為一體的罪犯傳統文化教育正在形成。
各監獄領導高度重視,不僅注重提高監獄民警對利用傳統文化教育罪犯的認識,還通過多種渠道讓罪犯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洗禮。在利用傳統文化教育罪犯的實施過程中,資金較充足,責任明確、監督到位。在實施形式上靈活多樣,有課堂授課、播放影片、樂隊、讀書興趣小組、專家講座、故事講述、趣味競賽、黑板報專欄、監舍標語等,注重傳統文化道德教育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例如,有的監獄在罪犯中開展性善性惡演講式討論,通過演講爭論,引導他們對善與惡的理解,達到鼓勵他們向善的目的。又如有的監獄監區的大樓上標有醒目的大字“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勉勵罪犯,讓他們重拾信心。
在實施內容上,各監獄將授課的內容都編成教材,有的監獄還制作成視頻資料。但是目前,全國各監獄的罪犯傳統文化教育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教材,一般集中在道德品格、修身養性方面,如《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心得》、《了凡四訓》等。
監獄傳統文化教育實施后,監內文明改造氛圍和罪犯改造面貌,都有很大改觀,罪犯教育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各地司法行政機關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和不足
開展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歸結為傳統文化在社區服刑人員教育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所以,越來越多的司法行政機關開始實施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
各司法所利用本區域的紅色文化資源,讓社區服刑人員參觀或者聆聽老戰士講故事,讓他們感受革命傳統文化,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過去的行為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性,樹立起正確的榮辱觀,并促進他們珍惜改造機會,服從監督管理。某司法所在社區服刑人員集中教育活動中,加入佛學內容,邀請禪院法師授課,講授佛學中勸導人心向善的佛理,并將其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從而在守法、懂得感恩、服從、約束自身行為、守規矩等方面,對社區服刑人員起到警醒的作用。在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前,某司法所工作人員上門看望社區服刑人員,這是利用了傳統節日的氣氛,達到感化服刑人員的目的。某司法局在社區服刑人員集中學習課堂,宣講孝文化,幫助他們理解孝的意義,樹立起正確的孝德觀,用孝心、善心洗滌曾經的過錯,重塑自我。某司法局在社區服刑人員中開展了“日行一善、以善養德”的活動。某司法局開展了主題為“學習傳統文化,樹立正確人生觀”的社區服刑人員集中教育活動。將《三字經》、《弟子規》用于告誡服刑人員怎樣做人、做事,講解“仁、義、禮、智、信”的內涵,以規范服刑人員的言行。活動結束后,社區服刑人員表示,感觸良多,今后一定嚴格遵守各項管理規定。
從以上實例知曉,各地司法行政機關都已經意識到傳統文化在社區服刑人員教育矯正中存在優勢,也都紛紛在探索實施,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比較監獄罪犯的傳統文化教育,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還剛起步,存在缺乏制度保障,責任和監督不到位,資金不充足等這些問題。另外,各地司法行政機關的傳統文化教育都是針對社區服刑人員整個群體開展的,沒有對特殊社區服刑人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還有,各地司法行政機關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主體單一,實施內容和形式有待擴展。endprint
從前面監獄利用傳統文化教育罪犯的實踐綜述中看出,監獄的罪犯傳統文化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雖然監獄的罪犯傳統文化教育是實施于監禁環境,但是與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一樣,教育實施對象都是罪犯,所以,監獄利用傳統文化教育罪犯的實踐經驗是可以借鑒的。
因而,我們在借鑒監獄的罪犯傳統文化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對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實踐中的不足進行了一些思考。
三、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一)實施主體方面
比較監獄的罪犯傳統文化教育實施,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有社區資源優勢,所以說,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不能僅僅依賴司法行政機關,它可以也應該有多個實施主體。應發動全社會力量,形成司法行政機關計劃部署和牽頭,居(村)委會、社區組織、志愿者等單位和個人參與的局面。
社區服刑人員傳統文化教育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發動服刑人員家屬、志愿者、社區居民等開展各項活動,如發放宣傳單;在社區宣傳板上專設傳統文化專欄,宣傳修身、處世、忠孝等方面的內容。另外,司法行政機關可與社區攜手組織文娛活動,如在社區表演孝德類生活劇。通過以上活動,創設出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氛圍。
傳統文化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深受影響,所以應發動家庭成員、社區干部、志愿者等,用傳統文化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
(二)實施內容和形式方面
司法行政機關應根據服刑人員的思想特點,從他們的需要出發,系統地梳理傳統文化,將授課內容進行分類,如益智、行善、怡情等。另外,要緊跟時代的節奏,借助傳統文化這個橋梁,讓“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深入社區服刑人員的思想,使社區服刑人員牢記“八榮八恥”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積極規范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借鑒監獄的實踐經驗,其實施內容是完全可以采納的,如利用《論語心得》中有關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等內容,以及《了凡四訓》中有關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故事,等等,可以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思想進行正面的引導。
借鑒監獄的實踐經驗,各地司法行政機關應將實施中的授課內容編訂成冊,或制成視頻資料,保存下來,這樣可多次使用。同樣,在實施形式上,也可借鑒監獄的經驗,在資金充足的條件下,靈活多樣,如課堂授課、播放影片、樂隊、讀書興趣小組、專家講座、故事講述、趣味競賽、宣傳欄專欄等,注重傳統文化教育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模仿監獄的經驗,同樣可開展性善性惡演講式討論,引導社區服刑人員向善。
(三)實施對象方面
在這里,實施對象僅指某幾類特殊社區服刑人員。
(1)財物型犯罪的社區服刑人員。社區服刑人員中有財物型犯罪,而家庭經濟困難是財物型犯罪的原因之一,有些財物型罪犯就衍生出一些錯誤的思想,如“我沒錢,所以我犯罪。”他們缺乏應有的廉恥心。據統計,財物型犯罪占到社區服刑人員犯罪總數的大部分,所以培養財物型罪犯的廉恥心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在培養廉恥心方面,傳統文化具有優勢,如成語“禮義廉恥”,它已經存在兩千多年,是我們大家都熟悉和奉行的成語。廉,不貪不污。恥,為不當的言行有羞愧之心。運用它消除財物型犯罪的社區服刑人員“因為貧窮就可以犯罪”的錯誤觀念,讓其認識到貧窮永遠不是犯罪的理由,認清自己的罪行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了哪些危害。
教育矯正財物型犯罪的社區服刑人員,還可用古代哲理小故事——遺子以經。古代疏氏叔侄二人,將皇帝賜以的巨金花銷掉,只留給子孫勤儉持家的家訓,意在錦衣玉食會消磨人的斗志。諸如這些發人深思的哲理故事,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可起一定作用。
(2)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因為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過程中,這就需要我們要用優秀的文化對其加以引導,優秀的文化中有優秀的傳統文化,借助未成年人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我們向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滲透傳統文化的精華,助推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傳統文化是古代圣賢思想的結晶,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積淀,對于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道德修養、性格養成都有很大幫助。比如,《弟子規》中的“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每個人都應該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要不斷努力,才能走向成功。又如“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言語忍,忿自泯……”等內容,教誨我們“在家能孝順、出外能敬長,要敬業而守信用。說話時忍一忍,就不會有意氣之爭”,這些作為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品德熏陶的內容,都是很好的素材。再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可以讓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去分辨善惡、抑惡揚善。
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的傳統文化教育,不能進行枯燥乏味的說教,實施形式應生動有趣,比如參觀、觀看影片、演講、知識競賽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社區服刑人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嚴重的錯位,而傳統文化對其重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起到積極、正向的作用,可以促進社區服刑人員成為學孝悌、懂感恩、明禮誠信的守法公民。
參考文獻:
[1]焦集群.以傳統文化介入罪犯改造理念的啟示[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104-105.
[2]歐淵華.淺談傳統文化在罪犯教育中的開發和利用[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81-84.
[3]曾慶友,王瑞平,林曉軍.監獄運用傳統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司法,2011(5):54-57.
[4]王鈺.以中國傳統倫理思想教育改造罪犯“道德觀”之淺見[J].社會心理科學,2012(12):22-32.
[5]何姝.淺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5W問題[J].商業文化,2011(3):19-20.
作者簡介:
馬宏(1972~),女,回族,籍貫重慶市,現供職單位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職稱助教,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罪犯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