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組成、管理和建設是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保證。研究發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存在黨政領導干部參與程度不夠、專職教師配置和投入不足、輔導員、班主任激勵機制不健全、學生黨團學隊伍傳導作用發揮不順暢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隊伍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隊伍建設
【基金項目】新疆廣播電視大學科學研究課題“新疆電大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現狀及改革創新思路研究”(17xjddktqn1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070-02
一、引言
當代大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堅定的思想政治信仰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業務水平、工作效率、管理方式,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加強思想政治隊伍建設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高校培養合格大學生的現實需要。為此,相關學者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境做了大量細致認真的研究,提出了許多破解對策和解決方案。彭慶紅(2008)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分工協調性不高、權限不清、教學內容陳舊等問題[1];周憲(2011)從理論、思想、制度三個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隊伍建設的障礙[2];梁金霞(2005)通過問卷調查研究發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存在內涵界定不清、黨政干部在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的職能模糊、“兩課”教學內容針對性差,與時代脫節、缺乏感召力、輔導員隊伍的職業成長性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3]。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路徑和對策,學者們也提出了許多建議。周憲(2011)提出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內部學習模式的路徑[2];劉敏(2013)構建了“目標一致、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合力有為”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體系[4];李海峰(2011)指出,對于專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實行先培訓后準入的制度,提高隊伍的專業化程度[5]。周庠聰(2011)指出學習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路徑包括培養終生教育理念、完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和健全學習型激勵機制等[6]。張亞強(2005)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素質的提高不僅要通過加強理論培訓、深化德育研究、加強社會實踐來進行,還需要優化選拔機制、強化競爭機制、建立流動機制、完善考核機制[7]。本文基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困境進行系統分析,并從高校黨政領導干部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專職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學生黨團組織層面探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隊伍建設的路徑,以期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隊伍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黨政領導干部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足
高校黨政領導干部日常工作繁忙,有時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分解到各個學院或者是學校的學生處、思政部等職能部門的相關老師負責,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不能全面、客觀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動態和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在工作開展過程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此外,黨政領導干部在舉行的學生座談會、校長(院長)接待日等活動中,關注點基本上以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班級活動、專業教師評價和意見等內容為主,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以及思政隊伍方面的情況交流偏少。各職能部門較多地關注自己工作范圍內的相關事宜,對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協作機制尚未形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專職教師人員配置和投入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職教師在數量和任職資格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隨著生源情況的變動進行相應的調整。部分高校由于思想政治老師短缺,對新招聘的老師經過短暫的培訓后就安排其面向學生授課,降低了專職老師的任職標準,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結構單一,幾乎校內的老師負責了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很少再外聘從事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專家學者和領導干部作為兼職教授參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或者學術專題的講授。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專職教師的培訓規劃尚未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常態機制,思想政治教育專職教師的科研經費、津貼收入、辦公環境、教學設備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三)輔導員、班主任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勵機制不健全
高校的輔導員、班主任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也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繁忙,需要處理各種班級工作以及學生社團活動,而且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業績考核與衡量難度大,又難以在特定期限內做出特別突出的業績。因此,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特別是輔導員的上升通道和空間在職業規劃中不是很清晰的時候,輔導員的成長性就缺乏基本的保障。此外,輔導員由于本身的工作性質,外出培訓、交流、考察等社會實踐活動較少,不利于其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高校對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的職責規定的非常詳細,且有嚴格的要求,但對其工作的考評激勵卻缺乏系統的機制,影響了輔導員、班主任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四)學生黨團隊伍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傳導機制不順暢
學生黨團隊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調配作用。但由于各種原因,學生的黨務工作建設在科室設置、人員投入、經費撥付等方面還有許多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影響了黨(團)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的有效發揮。團支部在科室人員設置以及職責分工等方面的明確程度不足,難以形成“促—帶”的工作機制。此外,學生組織與學校有關部門的互動性不強,影響了師生訴求的有效傳導,學生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一)增強黨政領導干部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endprint
學校黨委(常委)會議每學期(開學、期中、期末)召開3次專題會議聽取和研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黨委書記、校長每學期至少為學生講授1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或形勢政策課,學校領導每學期至少隨機深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聽課1次,分管領導每學期至少聽課2次。學校職能部門中層干部要積極為學生舉辦講座、開展談心談話活動。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校長接待日活動,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上存在的問題,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學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校長接待日活動,建立學校領導、職能部門中層干部聯系班級(宿舍)制度,每人聯系一個班級(宿舍),協助配合輔導員、班主任開展學生思想教育、行為管理、學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生活指導等工作。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為主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支撐、專兼結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落實領導干部上講臺制度,學校領導帶頭講授思政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聘請符合條件的社科理論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領導干部為思政課兼職教授。切實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培養培訓工作,制定教師培訓規劃,建立和完善有重點、分層次、多形式、重實效的培訓體系,努力使培訓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完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設立專項經費,用于思政課教師開展社會實踐、學習考察、業務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提升教學能力。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津貼收入不低于本校教師平均水平,支持思政課教學部門配備必要的現代化辦公設施,改善教學科研及辦公環境。
(三)加強高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
每年新引進的專任教師中,學歷為碩士的人員須先從事1-2年的兼職輔導員工作,并以此作為晉升職稱和提拔任職的必要條件。加強輔導員培訓。學校設立輔導員培訓專項經費,并納入干部培訓和教師培訓規劃。新進輔導員上崗須通過學校人事處組織的新進人員培訓和學生處組織的崗前培訓,由學校發給輔導員資格證書,持證上崗。學生處(部)做好輔導員日常培訓,積極組織輔導員參加各類校外培訓、交流、社會考察、社會實踐等活動,提高輔導員隊伍的專業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規范輔導員、班主任考核工作。修訂輔導員、班主任管理辦法,完善考核機制,改進考核辦法、考核程序和手段,充分發揮考核的評價激勵作用。輔導員考核由學工部和學各院共同完成,體現學校各層面的考核要求。各學院要不斷規范班主任工作,加強和完善班主任選聘、管理、培訓、考核等環節,進一步優化班主任工作機制。班主任工作經歷要成為干部任職、職稱評定的必要條件。
(四)加強學生黨團學隊伍建設
加強黨團學的基層組織建設,學校在條件成熟時,適時增加和優化校黨團學科室設置。要突出團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強化團支部在班級日常管理中的作用。高年級有條件的團支部增設創新創業委員,形成低年級團支部促學習講進步、高年級團支部促就業講創業的氛圍。健全學生自治組織和意見表達機制。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并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增設女生工作委員會、學生申訴委員會,推行學生組織與學校有關職能部門互動協作工作模式,構建良好的師生訴求傳導機制,發揮學生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完善學生代表參與學校治理的工作制度,暢通言路,樹立學生主人翁意識,積極收集學生的訴求和意見,為定期召開校長接待日活動做好上下溝通聯系和組織準備。加強各學院研究生學生會的建設和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彭慶紅,張再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協調配合機制的完善與改進[J]. 思想教育研究,2008,(09):51-54.
[2]周憲. 學習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構建與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1):88-91.
[3]梁金霞,包金玲. 關于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狀況的調查及思考與建議[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08):70-80.
[4]劉敏.提升內涵質量 實現全員育人 大力推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J]. 思想教育研究,2013,(04):48-49.
[5]李海峰.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構成及其專業化[J]. 改革與開放,2011,(16):68-69.
[6]周庠聰,謝春紅. 論學習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J]. 教育評論,2011,(01):56-58.
[7]張亞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機制和途徑[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S1):194-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