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琬蘋
摘 要: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體驗式學習也成了眾多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它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開展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反思才能獲得知識,也就是學習者完全參與學習過程,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則只是起到輔助性作用。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驗式學習做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教學情境
一、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式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合適的方式來吸引學生興趣的話,相信教學的效果會更好一些。那么教師應該如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呢?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借助實物創建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例如,在進行《認識鐘表》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直接拿一個鐘表到教室里,然后問學生每個指針代表的什么含義,如何認識鐘表,這種利用實物來吸引學生興趣的方法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建教學情境吸引學生興趣。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個有關四則混合運算應用的小視頻,讓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探究四則運算的規律,這種聲像結合的形式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給學生的視覺、聽覺帶來沖擊。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創建趣味性教學情境的方式來進行體驗式教學,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生,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擁有絕對的主體地位,他們是課堂的中心,是教學的領導者,他們習慣于讓學生聽從自己的安排、記憶自己灌輸的理論知識,這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并沒有任何幫助作用,更不能實現體驗式學習的模式。因此,新課改形勢下,教師要切實改善教學理念,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進行《分數的加減法》的教學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同分母的分數應該如何進行加減、異分母的分數應該如何進行加減”,學生只能開動自己的記憶細胞來學習,教學的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例如“如何進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如何進行異分母分數的加減、為什么要這樣進行分數的加減”,讓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去進行自主學習、探究,這種教學的形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的形式,它更倡導的是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是實現體驗式教學的前提。所以教師要想實現體驗式學習,就一定要尊重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三、合作式學習,引導學生互相幫助
體驗式學習倡導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但是在現階段,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尚在培養中,如果要求他們獨立完成教學任務的話可能會存在很大的難度。那么教師如何教學才能既實現體驗式教學又能保證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最終有所收獲呢?合作學習是一種不錯的教學形式。我們拿“雞兔同籠”這一類問題的解決來進行舉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每五六個人成立一個合作小組,每個小組內的平均水平保持一致,這樣小組的進度是一致的。教師設定幾個問題,例如“如何來挖掘雞兔同籠中的隱含條件、如何來解決雞兔同籠這一類的問題”,讓小組帶著這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討論,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要發表自己的見解,最終小組長把自己組內得到的結論反饋給教師,等所有小組反饋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反饋中存在的問題與學生一起進行討論、研究,最終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形式就是合作式教學的形式,它更注重的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倡導學生通過互助的形式來完成新課程的學習,這對于實現體驗式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講,教師一定要采取合作式學習的方式,通過引導學生互相幫助的形式來實現體驗式學習。
四、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體驗數學在實際中的運用
教學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這一點毋庸置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運用也很重要。所以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運用,也可以采取讓學生參與實踐的方式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例如,在進行《認識人民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一個“我是營業員”的游戲,讓一個學生去充當商店里的營業員,其他學生負責買東西,讓學生在一來一回的交流中了解什么是人民幣、人民幣的用途是什么,從而意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上社會,例如,在進行統計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一個“調查一個紅綠燈可以通過多少走路的行人”的活動,引導學生去街頭觀察,記錄下大概經過十個紅綠燈之后有多少個行人過了這條馬路,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清晰地意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對于數學的體驗式教學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實踐的方式來讓學生體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五、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什么要實行體驗式教學的方式呢?首先,傳統的教育形式并不能給學生提供平衡成長的機會與空間,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處于被動地位,他們自然不會有很好的學習體驗,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所以教師有必要進行體驗式教學。其次,體驗式學習的方式更注重的是學生的感受,所以它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興趣又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教師應該進行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的方式是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它更注重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當學生都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時候,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所以綜合這幾點來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采取體驗式教學的方式來輔助教學。
總之,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世界上,體驗式學習都有著悠遠的歷史和龐大的理論支持,那么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師應該如何教學才能實現體驗式教學呢?如何來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呢?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黃蘭.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77.
[2]黃芝瓊.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的探究[J].教育,3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