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山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有效的促進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專家指出:進行生活化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途徑,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積極為學生創造了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活化數學教學制度,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教學工作的關注。本文這次以小學數學的蘇教版知識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對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具體的研究。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教學工作 生活化方式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131-02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目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的主要方式,通過采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的調動小學生的主動性,還可以積極促進教學工作的更好發展。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并要求學生積極捕捉現實素材,鼓勵小學生主動接近自然,在感受自然的同時,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學習效率,這樣做不但能夠培養小學生的主觀意識,還能夠將生活化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得到充分發揮。
1.鼓勵學生自覺搜集素材
素材是進行數學學習的主要材料,因此數學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和幫助,鼓勵學生積極的搜集素材,從而將這些素材靈活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這項工作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來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時,讓學生從家中找出飲料瓶、罐頭瓶等圓柱體的實物,帶到課堂上量出圓柱體的直徑和高,來求出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這樣就能有效的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在此過程中,老師發現,某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在素材搜集環節也表現得較為積極,不僅提高了數學知識的正確認識,還更多的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2.進行案例分析,調動學生主動性
在數學學科的生活化教學環節,不僅要求學生積極搜集素材,還要能夠對生活中案例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通過采用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主要意義。比如某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先對蘇教版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鼓勵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以此深刻的意識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關聯性,及時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關鍵的,老師要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案例分析活動中,將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3.提高小學生應用能力
(1)營造和諧氣氛
對學生來說,構建和諧,輕松的氛圍,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參與度,在此過程中由于考慮到數學內容的專業性以及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及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根據蘇教版教學內容大綱,建立課堂教學環境,有利于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從而緊跟老師的思路,更好的實現數學課堂工作的實效性教學目標,因此必須提高重視,以此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強化應用能力培養
根據目前教學工作實際狀況,鼓勵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并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將小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任務,但是這項工作要求老師,必須具備基本常識,并具有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以及組織能力,同時可以將此能力靈活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將數學學科的作用得以最好的發揮。鑒于這種情況,積極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4.實現情景化教學
和學生進行協作,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設置生活中的場景,從而來掌握學生數學能力有關信息,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很重要的。比如在教學“購物”時,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購物活動,通過付錢、找錢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通過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加強互動
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進行友好互動,比如參與到學生小組談論中,認真的聽取學生對目前教學工作提出的建議,和學生共同探討蘇教版教學內容的難點以及重點,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所學內容,這也是促進教學工作更好發展的主要途徑。
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環節,數學老師必須提高對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并積極采用生活化方式,營造良好和諧的教學環境,并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活化教學方案,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尊重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在提高他們學習效率的基礎上,積極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雷聲.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探討[J/OL]. 中國校外教育,2016.
[2]周曉輝. 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J].學周刊,2016,(14):138-139.
[3]朱增華. 新課標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