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謝吉
【摘 要】數學科目,在小學教學科目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小學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且其抽象性較強。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大多采用填鴨式的灌輸式教學,忽視了小學生思維的直觀性與數學知識的抽象性的矛盾,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生活情境法充分考慮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良好的運用意義。本文淺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法的運用意義,探究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法的運用策略,以期為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景法;運用分析
在小學教學中,相對于其他教學科目,小學數學教學更具復雜性。小學數學知識具有明顯的抽象性特點,對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呈現出較強的直觀性,難以深入理解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加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極不合理,忽略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法具有良好的意義,有必要積極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法的運用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法的運用意義
1.有利于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法,有利于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生活現象包含了諸多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運用生活情境法,通過對生活現象中蘊含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入分析講解,能引導小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引導小學生觀察生活現象,并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理解,能有效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1]。
2.有利于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形象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法,有利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小學數學知識具有顯著的抽象性,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要求較高。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呈現出較強的直觀性,對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運用生活情境法,通過借助直觀的生活案例來形象闡述抽象的數學知識,有利于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2]。
3.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法,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理念日漸深入人心,我國小學教育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探究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運用生活情境法,通過引導小學生對生活現象中蘊含的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分析,并運用相關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以及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3]。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法的運用策略
1.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
加強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于教學大綱,深入研究數學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并進行總結提煉[4]。在此基礎上,從現實生活中積極尋找與數學知識點相契合的生活情境。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有效運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中的良好創設。將小學生帶入蘊含數學知識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小學生身臨其境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并引導小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問題。例如,某市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教學創設了良好的生活情境,有效運用生活情境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數學教師制作了精美的PPT,PPT以圖片和音頻的形式描述了“小紅”在水果店買水果的生活情境,該生活情境貼近現實,且對“小紅”進行了卡通人物形象設計,吸引了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該生活情境包含了以下主要問題:“一斤蘋果2元錢,一斤香蕉3元錢,一斤桃子4元錢,小紅買了2斤蘋果、1斤香蕉、3斤桃子,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小學生對這一現實性較強的問題進行思考,自然而然地運用數學知識列出了下列公式:“2×2+3×1+4×3=19”,順利解決了上述問題。這就使小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良好掌握。
2.積極開展數學實踐教學
加強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積極開展數學實踐教學。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教學,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良好掌握,并有效增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5]。例如,某市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圓柱體積教學時,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了相應的數學實踐教學,有效加強了學生對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掌握。該數學教師以教室中的飲水機為例,將飲水機設定為標準的圓柱體,組織學生測量了飲水機的直徑、高度,將相關數據羅列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對飲水機的體積進行計算。通過這一直觀形象的實踐教學活動,有效改善了數學教學的效果。
3.加強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導入環節的運用
加強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加強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的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導入環節,數學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加強生活情境的運用。通過貼近現實的生活情境,增強課堂教學導入效果,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進而取得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例如,某市實驗小學的數學教師,在開展統計條形統計圖知識的教學時,在課堂導入環節充分運用了生活情境。該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對學生進行課堂調查提問,統計了學生喜愛各科科目的人數,并將之繪制成了條形統計圖,成功激發了學生對條形統計圖這一數學知識的興趣。該數學教師趁熱打鐵,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講解了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法的運用有利于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要通過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積極開展數學實踐教學、加強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的導入等策略加強生活情境法的運用,以大幅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林玉云.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法的運用分析[J].讀與寫,2017,14(10).
[2]溫鈾力.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解析[J].科學咨詢,2017(34).
[3]曾婷.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2):103-103.
[4]于靜.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8):250-250.
[5]張明花.淺談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2017(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