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嬋
【摘要】我們的家鄉坐落在古老的白馬湖畔,有著豐富的鄉土資源。為讓鄉土資源植入孩子們的心田,我們發動家長和幼兒把各種鄉土材料帶進幼兒園,將它們投放在不同的區域中,為區域活動增添更多的活力,使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游戲、操作,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鄉土材料 區域活動 投放 選擇 綻放光彩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35-01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內容既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睘槌浞掷绵l土材料這一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我們發動家長和幼兒把各種鄉土材料帶進幼兒園,投放在不同的區域中。
一、鄉土材料的選擇和投放
1.鄉土材料的選擇
首先是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帶來了用蠶豆制作的毛毛蟲,一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借此機會我鼓勵其他幼兒也將自己的想法帶到幼兒園,漸漸地成品區多了造型別致的蘿卜、番茄、土豆、石頭、豆類及各種造型,它們都是很好的鄉土材料,放在區域內,引導幼兒觀察;其次是幼兒主動收集的,有一次,我從家里拿來一個畸形蘿卜,覺得很有意思,就把它做了一個小兔子,孩子看了很喜歡也想做,于是孩子收集自家蔬菜水果進行制作。
2.鄉土材料的投放
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盡量做到讓鄉土材料“一物多玩,分類利用”。充分挖掘材料的多用性,使材料在各個活動中多次使用,例如:小石頭,在美工區可以在石頭上畫畫,在數學區可數數、排序,在建構區可以拼拼搭搭、壘高等等。挖掘一種材料在不同年齡段中的教育價值,如泥巴:小班用來玩捏、揉、團,做一些簡單造型。中班用來捏蔬菜、水果并進行簡單上色等,大班用來做工藝品等,一種材料的遞進延伸投放。材料一次使用后,我們還要繼續發揮它的價值,為其它區角提供豐富的資源,如小班幼兒用玉米殼進行繞,中班幼兒用玉米殼編成小辮,大班幼兒用玉米殼做成籃子的徑,大班幼兒再進行整理裝飾編好的籃子,用于環境創設,用于盛放其他材料等等。
二、鄉土材料在區域中的運用
1.稻草在美工區中的運用
稻草是孩子喜歡玩耍的本土材料,可塑性強。在“稻草屋”的活動中,首先讓幼兒從家里收集稻草,欣賞各種各樣由民間藝人和老師事先編制好的作品,和老師一起編織,讓每一個孩子都融入在創作中,讓一種材料幼兒在自己的操作中發現了很多的玩法。
2.鄉土材料在科學區中的運用
在科學區中,我們充分利用鄉土鄉土資源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進行科學探索。在種植區,師生一起動手,種上了種子,組織幼兒去澆水、拔草、施肥,讓幼兒去觀察、探索植物生長的奧秘。我采取了以種植絲瓜為主的小組觀察活動。當發現其中有兩組沒長好,為了尋找答案,我們去了蔬菜基地,觀察了大棚里的絲瓜,孩子們向農民伯伯討教,知道了絲瓜是很怕冷的,沒有達到一定的溫度是長不好的。除此之外他們還觀察了其他的一些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如花生,玉米,黃瓜……,回園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種上絲瓜和黃豆進行種植,讓幼兒觀察其不同的生長過程,并進行記錄。
3.鄉土材料在建構區中的運用
在建構區中,教師設置了樹枝、木片、蔬菜和沙、土、小石子等鄉土材料進行制作活動。活動中,“小小建筑工”們會變戲法地運用各種鄉土材料及輔助材料,搭建出一座座高樓大廈、小橋流水、鄉間小路……在這些“建筑師”的手中,土豆成了樓房、木片成了桌椅、樹枝成了飛機……
三、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的整合
1.區域活動為集體活動做鋪墊
在我們教育活動計劃中有兩大教育準備,一種是物質準備,二是經驗準備,第一種沒問題,第二種如我們在區域活動做的鋪墊可以作為經驗準備。例如:中班音樂活動《買菜》,我們可以在區域里放一些常見的蔬菜水果,平時讓幼兒進行觀察和了解它們的外型、顏色等,為教師在集體教育活動中做好了鋪墊。這樣教師在集體活動中就顯得得心應手,孩子們也因為有了經驗學的很輕松。
2.區域活動是集體教育活動的延伸
在數學區域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巧妙蘊涵教育意圖的材料。如“排序”是幼兒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僅憑一兩次集體教學活動來達到教育目標是不現實的。況且由于其操作材料繁多,如果以集體教學形式開展,則很難滿足幼兒的材料需求。因此,我們就將它結合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從家中帶來了石頭、樹葉、豆子等。如:他們把收集來的石頭按大小排列;樹葉按顏色深淺排列;豆子按種類排列……
總之,區域活動符合幼兒愛活動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種活動之中。我們必須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教育內容、季節變化不斷地為幼兒提供豐富而實用的鄉土材料,讓鄉土材料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不斷綻放光彩。endprint